post

膝蓋僵持卡住以為「煞到」 原來是半月軟骨破裂

★半月軟骨是身體出氣筒,年紀越大越容易破裂
黃鼎鈞醫師表示:每當我們做一些跑跳的動作時,身體的重量便透過膝關節傳到地面,而關節中最主要承擔這些壓力的角色便是半月軟骨,又稱「半月板」。彷彿一個出氣筒般,承擔莫大的壓力再排解於無形,若是隨著年紀退化或是受到運動傷害,便有可能產生破裂而疼痛。又因為半月軟骨位在膝蓋深處,病患不太容易指明位置,X光又無法呈現,需要透過核磁共振才能進行較完整的評估,造成許多病患流連於各大醫療院所無法對症下藥,據統計將近每十人就有一人半月板損傷,超過四十歲的人半月板損傷的機會是二十歲以下的四倍。

★半月軟骨破裂及早發現,增生療法免開刀
黃鼎鈞提醒半月軟骨破裂的初期,只有小的裂縫,並沒有完全裂開移位,此時若是及早發現,可以以高濃度葡萄糖水或是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Plasma, PRP)由超音波導引進行注射至裂縫,稱為「增生療法」(Prolotherapy),刺激半月軟骨的增生癒合,經過數次療程後,有可能達成癒合,便不需要開刀進行縫合修補。

★關節鏡半月軟骨縫合修補手術,微創復原快
黃鼎鈞醫師表示過去沒有關節鏡時,縫補軟管需要開大傷口。後來有了關節鏡以後,傷口縮小,但是由於關節內空間狹小,受限於器械設計的限制,無法做最理想的縫合修補,還得加開額外的大傷口,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關節鏡縫合修補,只要透過一個約半公分的傷口,不但不需額外的大傷口,而且可以一次縫補大範圍的破裂,如同方先生的「桶柄形」破裂,手術時間大幅縮短,病人復原也大幅加速,使得半月板破裂成為病人口中的「小手術」。現在關節鏡手術應用非常廣,除了半月板修補手術外,十字韌帶斷裂的重建也從原本標準的傳統開放手術,已經變成以全關節鏡下重建成為主流。

1.核磁共振影像顯示半月軟骨「桶柄狀」破裂。

2.模型顯示半月軟骨「桶柄狀」破裂的位置及膝關節鏡器械縫合的示意圖。

3.膝關節鏡影像顯示半月軟骨經膝關節鏡器械縫合的情況。

4.手術室模擬膝關節手術室示意圖(Model 或架 Lithotomy)

5.黃鼎鈞醫師以模型說明半月板在膝蓋中的位置。

 

post

暖起來!人體「這些」部位切不可受涼

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各種瑣碎小難題。掌握一些竅門,略施小計,也許就可以讓生活難題迎刃而解了。

★人體這五大部位最需保暖

進入11月,離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天氣逐漸轉涼,俗話說「春捂秋凍夏打盹」,大家容易忽視對自己身體的保暖,尤其一些關節在這個時期最容易著涼,從而引發一些疾病。你知道嗎?你的身體有5大部位最不適合「秋凍」。

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晚上蓋被子一定要把腹部護好,這點同樣適用於夏天的時候。

腳部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許多經絡的路線都起源於腳,尤其是腳腕以下部分,更是全身經絡活動的地方,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腳部都有對應的反射區,刺激或鍛煉腳,就能通過經絡給全身器官以積極有益的影響。中醫更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因此,腳部的保暖措施在秋冬之際是必不可少的。

脖子

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到了換季的時候就會咳嗽,嗓子發炎,其實主要根結就在脖子。因為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所以,秋天的時候,一條溫暖的圍巾可是老少皆宜。

肩膀

肩膀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受涼部位。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冬天縮在溫暖的被窩裡,但是只要露著肩膀,就會覺得很冷很冷,如果不理會它的話,第二天起來肩膀立刻就會變得又疼又酸,這其實就是肩膀受涼受寒引起的。所以,在這個季節,大家一定要注意對肩膀的保護。

膝關節

我們在看日、韓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裡面的女孩子們到了冬天還都是光著腿,看上去很漂亮。但是,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由於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因此受涼以後,會導致周圍的血液循環變差,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進而引發關節炎。所以,秋冬季節,保護膝關節尤為重要。

★按壓這幾個穴位保護腎臟

傳統醫學歷來就有秋冬季養腎的傳統。而且秋季補腎,可以為冬季打下基礎,從而增強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按摩腳部與腰部的一些穴位護腎臟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

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兩側內踝上3寸處,左右各旋按壓20次

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兩側足底前1/3凹陷處,左右旋按各30次

用拇指稍用力按壓左右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左右各旋按20次

將左手掌放在臍下3寸處,向左右各旋轉按揉20次

雙腳與肩同寬,兩手按腹部兩側,拇指向前,用中指按至腰眼穴

第四腰椎棘突(刺狀或棱鱗形的背部隆起部分)下,旁開3寸凹陷處,各旋轉按壓30次

以兩手掌心上下推揉命門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間)20次,感到局部溫熱最好

老年疾病及早衰多源於腎精虧虛,真元耗散,陽氣衰竭,故中老年人應注意多保養腎氣。此外,四肢體涼、小便清長、腹部怕冷者也要重視養腎。

★克服季節性低落的10個小竅門

1、增加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可以增強對冬季病菌的免疫力,有助於緩解壓力、焦慮和抑鬱症狀。每天嘗試步行30分鐘,最好是在公園、樹林或海岸。

2、適當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對腸道健康、細胞生長和修復至關重要。大約一半的人缺乏維生素D,服用多種維生素和維生素D可保持良好的體型。

3、多食富含營養的食物

飲食中加入足夠的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你的免疫系統,抵禦疾病,縮短感冒的持續時間。醫生提醒盡量多吃綠葉蔬菜,以確保攝入足夠的鋅和鎂。

4、食用季節性補品

優質補品,包括鋅,鎂和維生素B6,將確保你獲得足夠的基本營養。西伯利亞人參和生薑,在秋冬季節可促進健康和溫暖身體。

5、多食用魚

研究顯示,多食用魚可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攝入量,可降低17%的抑鬱症。熏鮭魚、沙丁魚和鯖魚都富含有益的脂肪酸和維生素。增加血清素的堅果、鱷梨、茴香、迷迭香和黑巧克力也有助於減少秋季的嗜睡。

6、足夠的睡眠

有規律的睡眠模式有助於減輕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深度睡眠能增強你的免疫系統,以克服冬季病毒的侵入。

7、食用益生菌

研究表明,保持腸道微生物的平衡是保持健康的關鍵,並已被證明會影響體重、脂肪儲存,甚至影響心情。

益生菌豐富的食物包括味增湯、醬菜、豆豉、泡菜、冰淇淋和黑巧克力。秋季飲食中增加上述食物可改善腸道健康,幫助消化和吸收營養,從而提高能量水平和整體的幸福感。

8、設定新目標

為自己確定新愛好或興趣,比如學習法語、繪畫,或學習一門手藝。

9、收集鵝卵石

克萊倫斯埃利斯(Clarence Ellis)寫道,秋天是一年中收集鵝卵石的最佳時間,因為海灘、湖邊或河岸上的人越來越少了。收集鵝卵石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愛好,它對一個人的耐心和體力的要求不高。

10、喝綠茶

綠茶富含營養和抗氧化劑,有助於消化,保護和滋養腸道,對抗退行性疾病。綠茶還含有有益健康的化合物,包括多酚、類黃酮、葉綠素、維生素和礦物質。

★七種天然「止痛劑」

一旦出現疼痛,很多患者會馬上使用止痛藥。但止痛藥不宜長期服用,否則容易導致心肝腎功能受損等嚴重副作用。有沒有不用藥,也能止痛的方法呢?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刊文,刊出英國醫學專家莎拉 · 布羅爾博士總結的天然「止痛劑」。

治療偏頭痛

1.聞聞薰衣草:這可顯著減輕偏頭痛症狀,聞薰衣草精油15分鐘比使用止痛藥恢復更快。

2.抹點薄荷油:研究發現,薄荷油中的薄荷醇可緩解偏頭痛。在額頭和太陽穴上抹點薄荷油可緩解噁心、嘔吐和光敏感等偏頭痛症狀。

3.吃富鎂食物:研究發現,一半的偏頭痛患者身體缺鎂。它對腦細胞產生能量至關重要。因此,應多吃菠菜、紅薯和全穀物等富含鎂的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鎂補劑。

治療肩頸背疼痛

1.拉伸運動:久坐容易導致肩痛、背痛、腰痛,甚至導致腰間盤突出等。拉伸運動有助於緩解肌肉疲勞,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肩部、頸脖和背部疼痛。

2.服用薑黃:薑黃是一種治療關節和腰痛的印度草藥。其有效成分薑黃素具有強抗炎抗氧化作用。

治療經痛

1.熱水瓶熱敷:保持身體暖和可加速血液循環,放鬆肌肉,緩解痙攣及骨盆充血,進而緩解經痛症狀。可在腹部放置熱水瓶或熱敷袋,一次數分鐘。

2.補充魚油:多項研究發現,吃魚較少的女性更容易發生經痛,補充歐米伽3魚油補劑可顯著減輕慢性疼痛。

post
控制正確步態促循環 遠離代謝性疾病

  雙腿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能幫助下半身血液回流到心臟,當心步態錯誤反而使用到錯誤的肌群和關節,使雙腳疼痛、提早老化,運動量隨之減少,不僅心血管負擔增大,慢性病也會接連出現!
 

★常見的3大錯誤步態,當心肌肉緊繃、關節早衰


  物理治療師指出,人體最常見的三種錯誤步態,分別為:

  ①小腿出力:走路時發力部位錯誤,形成緊繃蘿蔔腿

  ②膝蓋鎖死:腳打得太直使膝關節鎖死,骨盆前傾、腰椎弧度過大

  ③搖擺背(sway back):全身肌肉鬆軟,駝背且小腹、骨盆向前挺


  有些人以為蘿蔔腿肌肉多很健康,卻是過度使用使肌肉緊繃沒彈性,沒用力也脹脹緊緊。走路時使用錯誤肌群,還有腳踝、腳掌、膝關節等較小關節,不僅沒效率,關節也加快退化。
  錯誤步態使肌肉不健康,最直接影響就是不耐久走,提早出現足底筋膜炎、小腿疼痛或膝關節疼痛;相對地,也可能四、五十歲就因為關節出問題,限制肌肉發展,讓雙腳提早老化,臨床上常看到患者的腳或腰膝出問題而放棄喜歡的運動,過幾年陸續出現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3要點找回正確步態,延長「第二心臟」保固期


  要找回正確步態,應盡量降低地面衝擊,為了讓臀部肌群和軀幹容易發力,並且除了腿部之外也能鍛鍊到全身肌肉,應把握以下要點:

  ①抬頭挺胸、小腹微收、膝蓋微彎

  ②行走跨出前腳時,腳底由後到前輕柔地滾過地面,並以前腳帶動身體將後腳往前拖

  ③行進速度維持穩定,重心起伏平穩


  肌肉品質和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如果肌肉收縮、放鬆的差別極大,壓迫、放鬆下肢血管與微血管的力道夠強,血管裡面可以排空得很乾淨,也有足夠空間流入新的血液,全身的循環速度才會快,這也是為什麼雙腿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如果肌肉一直緊繃發脹,代表血管裡幾乎是一灘死水,每次能交換的量很小。健康的腿部肌肉要能靜能動,優秀運動員的肌肉就是最好例子,肌肉放鬆時比一般人柔軟,用力起來又比一般人更硬、張力更強。

post
保命防跌首重「平衡力」!6要點挑對鞋走出穩健步態

  跌倒,似乎不如車禍等事故來的可怕,但是骨折及臥床併發感染等後果,卻讓它成為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事故死亡原因的第二名。英國研究也曾發現,老人只要跌倒一次,第一年死亡率就會增加0.9倍,重複跌倒的第一年死亡率更達到2.6倍,三年內死亡率也有1.9倍。

  即便保全小命,跌倒也是生活品質的一大殺手。物理治療師李尚澤指出,下肢肌肉佔身體組成70%以上,肌肉收縮能促進全身循環,有「人類第二心臟」之稱,若跌倒後靜養時肌肉及心血管系統退化,將開啟惡性循環,走幾步就喘,不走又會缺乏鍛鍊而更加虛弱。

  李尚澤提醒,罹患慢性病如血糖、血壓問題,也可能令人暈眩、失去平衡,或是中風損傷腦部使大腦不易控制肢體,平衡力也會變差,帕金森氏症患者則經常出現小碎步的步態,這些族群都容易因為平衡力不佳、步態不穩而跌倒,為「保命」一定要「防跌」!

★鞏固平衡力,下肢肌力、本體感覺都重要

  人為什麼會跌倒?李尚澤解釋,當身體受外力干擾,比如絆到石頭,重心失衡,會採取多種策略以維持平衡、避免跌倒,以下肢來說,大致有三種策略,由小到大分別為踝策略、髖策略、跨步策略,都需要用到肌肉的力量,還有就是我們的「本體感覺」,也就是「肌肉運動知覺」。

  平衡力是個比較大的概念,李尚澤指出,一般人直覺認為跌倒是下肢肌力不足、無法支撐身體所致,事實上跌倒較常發生在行走中,若肌力不足到無法支撐身體,可能連站或走都有困難;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平衡力差、容易跌倒的人,常有本體感覺不佳的問題。

★走路不穩、慢吞吞?當心平衡力直直落!

  本體感覺跟視覺、嗅覺等感官類似,肌肉、肌腱、關節內都有本體感覺的受器,能讓人知道自己的肢體在空間中處於怎樣的位置。李尚澤舉例說明,一般人可以閉著眼睛脫外套,不會因為視覺受到干擾、剝奪而做不到,就是倚靠身體的本體感覺。

  像是銀髮族,本體感覺比較鈍化,跟年紀大了視覺、嗅覺、味覺、聽力退化類似;而有些年輕人在跌倒或腳扭傷後容易再次受傷,也是因為破壞了關節、韌帶內的本體感覺受器,使得腳在踩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或是被絆倒時,不知該如何反應,因而容易再次受傷。

  李尚澤也指出,平衡力不佳的人有一些明顯特徵,例如站立時兩腳打得比較開(增加底面積)、身體微彎(讓身體更接近地板),走路時腳掌或整個身體晃動比較大,或是走路的步頻、速度開始變慢,也代表平衡力也開始下降,因此害怕跌倒、不敢走快。

★練肌力更要選好鞋!6要點讓你步步都穩健

  李尚澤建議,平時多訓練下肢如臀腿的肌力,並透過速度上的訓練,或螃蟹步、側併步等橫向位移的動作,都可以讓自己在快跌倒時較快做出反應;此外還有個小撇步,把握6要點挑選走起路來穩定又省力的好鞋,讓身體更有多餘的心力應付突如其來的外力干擾,就有助預防跌倒;搭配鞋子的鞋墊,更是強化穩定平衡機能的要角,挑選時同樣必須留意。

 

post
久站族留意!「下肢疼痛」恐潛藏重症風險 物理治療師:3招可預防

  久站久坐族最擔心腿上爆出醜醜的血管,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美觀,更可能導致下肢靜脈栓塞甚至是肺動脈栓塞,嚴重時危及性命!

  物理治療師鄭融指出,久站久坐都會增加靜脈回流阻力,當長時間充血膨脹的靜脈疲乏鬆弛,即「靜脈曲張」,血液到此容易滯留形成血塊或血栓,若隨著血流塞住下肢靜脈,腿部會莫名脹痛變色,這時必須盡快送急診施打抗血栓藥物,否則血栓受血流推動回到心臟、進入肺循環造成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心肺衰竭,猝死風險高。

  避免久站久坐最能預防靜脈曲張,但針對工作上無法避免的朋友,鄭融也提出簡單3招。


★第1招 壓力襪聰明選 正確穿才有效

  不是愈緊愈好:選擇有壓差的壓力襪,靠近趾骨的地方略緊,壓力才會從高壓往低壓跑,有利於靜脈回流。

  不是看丹數:醫療級壓力襪以國際級標準mmHg為單位為壓力計量,區分為第一級(1821mmHg,預防用)、第二級(2332mmHg,治療用)、第三級(3446mmHg,指示用藥等級),建議依需求及醫囑選購。

  要能抗菌除臭:壓力襪可能穿著超過10小時,抗菌除臭材質能避免發汗、悶熱、發臭、反覆穿脫。

  以阿瘦保健型壓力襪為例,即採用漸進式壓力設計,溫和施加力量於腿部,由腳踝、小腿遞減至大腿,給予正確壓力,舒緩足部不適。並採超細纖維織造及長效抑菌材質,同時提供尺寸選擇,滿足不同腿長、腳圍消費者的需求,以達到壓力一致的效果。


★第2招 抬抬腿懶人操 幫助血液回流

  平躺讓腿高於心臟:髖關節彎曲3045度時下肢與骨盆周遭肌肉最放鬆,有利於靜脈回流;切忌抬腿90度,將腿部靜脈血液阻斷在上方反而無法回流,抬再久也沒用。

  抬1520分鐘:抬腿時同時伸展腿部,活動腳踝將腳掌勾起、踩下,讓小腿肚反覆收縮放鬆,強化從遠端擠壓血液回流的效果。

  腿下墊枕頭、棉被避免懸空:若膝後韌帶肌肉缺乏支撐,緊繃久了易受傷,下肢也無法放鬆,脊椎負擔也跟著增加。


★第3招 運動多走路 增加下肢靜脈血液循環

  肌肉是最好的壓力襪:走路時手腳交替並用,就能使脊椎旋轉、牽動上肢,讓全身筋膜變得柔軟,下肢肌肉也有力,血液回流自然一路暢通。

  步態正確是第一要件:步態不穩定,會影響肌肉發力方式,帶給身體額外壓力,活動一下就膝蓋痛、足底筋膜炎,無法持續,平時就應穿著適合的鞋具穩定步態。

  走到很喘、流汗才算:運動要讓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率提高,肌肉收縮張力增強、呼吸變得急促,血液流動性才會跟著變強。

 

post
褲襪也能親膚保濕!天冷把握6要點享受「穿的保養品」

  小雪過後,氣溫又下降了一些,每天的穿搭都讓你傷透腦筋嗎?冬天也想穿著美美的裙子、短褲,卻又擔心不夠保暖,一不小心就感冒生病了?其實只要做好腹部、腿部的重點保暖,全身就暖了一半!美觀、機能性高的褲襪正是輕便防寒的最佳選擇,只要穿上貼身保暖的褲襪,不必整個人包得像粽子一樣,照樣可以阻絕寒氣,享受穿搭自由,四處趴趴走。

★膠原蛋白製成褲襪,穿上高科技天然保養品

  也因為褲襪實穿,市面上販售的褲襪不斷推陳出新,不僅改變花色,更將高科技應用在製造褲襪上面,讓消費者在低溫乾燥的冬天多一個加倍貼心的選擇。

  阿瘦「膠原蛋白褲襪」不同於一般的尼龍褲襪,襪子的製造過程中運用了生物紡織科技,將來自於海洋的小分子膠原胜肽胺基酸注入紡織纖維之中,成品宛如羊絨般輕柔潤滑、吸濕透氣,和其他材質混紡也一樣能保有特性,應用範圍更加廣泛。結合膠原蛋白的褲襪面料,能幫助維持肌膚保濕度,讓褲襪搖身一變成為專為肌膚打造的天然保養品,更適合冬季穿著。

 

★不能只看丹數!6要點挑對褲襪,度過健康暖冬


  ❶材質親膚水感:冬天低溫乾燥,對於維持肌膚健康來說是一大挑戰,如果膚質原本就比較容易受到刺激,該如何挑選褲襪材質更是一門學問。一般而言,含水量高的布料更能展現親膚水感的特質,纖維的含水量就比嫘縈(人造棉)高出7%,觸感柔潤、保濕力佳。

  ❷腹部足底重點保暖:冬天保持全身溫暖的關鍵在頸部、腹部及腿部,穿著褲襪能幫助腹部及腿部保暖,帶動全身循環。刷毛褲襪的保暖效果佳,但是質料也相對厚實,若想要兼顧輕鬆穿著和保暖效果,不妨選擇在腹部、腳底使用高丹數面料的褲襪,重點溫暖子宮和雙腳,全身跟著暖呼呼。

  ❸胯下透氣設計:冬天長時間穿著緊身不透氣的褲襪,容易因為悶濕環境而引起陰道炎等婦科問題,如果發現陰道分泌物增加、出現異味,應盡快就醫。褲襪的設計不僅要幫助保暖,也要透氣通風,建議選擇胯下區塊採用透氣設計的褲襪。

  ❹消臭無異味:私密處和腳底都是容易出汗的部位,穿著褲襪時分泌的汗水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就會產生異味,要是遇到需要脫鞋的場合,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想避免這種尷尬場面,選購褲襪時除了材質要透氣,也建議挑選經過抑菌消臭加工的褲襪,防止異味產生。

  ❺抗靜電:當寒冷乾燥的天氣來襲,靜電就無所不在。如果你想要避免脫下褲襪時產生靜電,或者是褲襪和裙子之間的靜電讓裙子老是緊貼在腿上,選購時可以注意褲襪是否能抗靜電,具有抗靜電特性的褲襪能避免摩擦生電造成的沾黏,穿脫更輕鬆舒適。

  ❻耐水洗:起毛球、縮水變形似乎是褲襪的宿命,建議購買時挑選面料經過特殊處理的款式,這類特殊面料的組成分子在一定的溫濕度之下都不會改變排列方式,可以從根本降低縮水變形的機會;而以經過抗起球處理的面料製成褲襪,受到摩擦也不易起毛球,比較耐穿耐清洗。

 

post
日行萬步、健康保固!挑好鞋是關鍵

  新的一年來臨,很多人會把握假期出外踏青,許自己一個身心健康的新年,但是落實健康計畫之前,別忘了換下舊鞋、挑一雙合適的新鞋,犒賞一年的辛勞,更是保護自己的雙腳!

★該換鞋了嗎?看3個地方就知道

  再好的鞋子及鞋墊都必須定期檢視更換,阿瘦足健康俱樂部物理治療師鄭融表示,鞋子的鞋跟磨損、護跟軟化、鞋墊出現腳掌印,都是鞋子或鞋墊應該更換的警訊。

  『鞋跟磨損』:這和走路時腳底的壓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位移有關,正常情況下,腳跟著地時腳底的壓力中心在腳跟外側,輾轉抵達拇趾處由前腳掌向前推進。因此鞋跟外側及大拇指彎折處磨損是正常的,但鞋子磨損後繼續穿,傾斜的鞋底會讓腳在站立時呈現接近扭傷(翻腳刀)的角度,腳踝外側肌肉韌帶受到拉扯,就容易腳痛、小腿疼痛。

  『護跟軟化』:護跟在腳跟後方與側面,常以硬質塑料板強化以固定腳踝及腳跟,要是穿鞋時習慣踩著護跟「扭」進鞋裡,護跟軟化,走路時腳容易晃動,走久了腳容易疲勞或腳跟不適。

  『鞋墊出現腳掌印』:鞋墊磨損位置也是腳底受力較重的位置,踩久了泡棉扁掉、磨到很薄甚至磨穿了,都會大大減弱鞋墊的支撐及避震功能,以至於受力最大的地方卻最缺乏保護。

★新年新氣象!機能系新鞋這樣挑

  該換鞋了,又要如何為新的一年挑選最實穿的新鞋呢?物理治療師鄭融以阿瘦推出的「萬步健康鞋」為例,強調最貼合腳底的鞋墊必須慎重選擇,設計上應注重腳底最需要的支撐、避震,才能發揮鞋墊的功能,重新分配腳底承受的壓力,控制步態達到正確行走,走得省力也走出健康。

  首先是支撐,腳底有內側縱弓、外側縱弓、橫向足弓,三道足弓形成圓拱的立體結構,容易相互拖累,因此要選擇能同時支撐三道足弓的鞋墊,阿瘦「全能超氣墊」就以輕量不水解IP材質及結構達到支撐三道足弓的功能,尤其是結構上,內側、外側、前腳掌都設計有不同弧度,協助支撐足弓。

  再來是避震,走路時後腳跟首當其衝撞擊地面,前腳掌在最後用力踩地向前推進,推進時需要強大力道,若鞋墊一味以軟墊吸震不僅會像走在沙灘上一樣吃力,還會增加膝蓋、腰部負擔,阿瘦「全能超氣墊」就搭配不同材質,讓一片鞋墊的前端高彈力、後端主抗震,滿足行走需求。

★專業選鞋配墊,走「貓步」不傷關節更能瘦

  鄭融也提醒,若發現舊鞋磨損在鞋底內側、正中央,可能有扁平足或重心內偏的問題,切記不能隨便購買足弓墊來穿,務必要經過專業的動態足壓量測進行量腳、選鞋、配墊,以免擠壓足底筋膜、血管及肌肉,造成二次傷害;但也不宜擱置不理,腳底缺乏緩衝支撐可能會連累全身關節受傷。此外,接受「動態足壓量測」有助於快速掌握足部用力特徵,因是採取穿著鞋子量測所以更接近實際情況、更具參考價值。

  還有走路方式也要注意,鄭融解釋,夜深人靜在家赤腳走路會發出咚咚咚的聲音,代表膝蓋直挺挺頂到腳跟、頂到地板,腳跟撞擊力量過大,理想狀態應是膝蓋及下肢保持微彎,像武林高手能控制神經肌肉關節走出輕柔「貓步」,降低身體的撞擊和耗損,同時活化下肢佔全身70%的肌肉,基礎代謝率跟著升高,也距離健康瘦身更近一步。

 

post
皮膚瘙癢冬季加重 三招讓你遠離皮膚癢

  冬天易導致體內血糖增高,末梢神經更容易受到刺激而產生瘙癢,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季更要護好皮膚,記住以下三招:

 

★稀釋後的甘油最適合乾燥寒冷的冬季

  由於皮膚皮脂腺分泌減少,手足皮膚容易變乾、龜裂。對此,塗抹甘油其實是非常合適的。有人認為,甘油吸水性強,抹完後皮膚反而會更乾燥,其實主要還是方法不對。建議把純甘油添加30%左右的水後再使用,一天一次,在皮膚局部塗抹有很好的保濕作用。

★梨和黃瓜是蔬果首選

  梨有「天然礦泉水」的稱號,多汁少渣,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群也很豐富,可以放在兩餐之間吃。蔬菜方面,黃瓜非常不錯,在寒冷的冬天,可適當多吃點黃瓜蘸醬。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在冬天吃一點肥肉,同樣有利於保護皮膚。

★棉衣少穿

  保暖內衣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冷熱交替,容易刺激末梢神經,導致皮膚瘙癢。冬季不建議穿保暖內衣,因為不透氣,熱起來快,降溫也很快。傳統的純棉內衣雖然保暖性相對較弱,但冷熱比較均衡,也較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皮膚突然出現瘙癢的情況,在排除了皮膚問題後,要檢查血糖。內科醫師介紹,門診中經常碰到因為皮膚瘙癢來就診的患者,一測血糖就發現是糖尿病。她說,長期高血糖會使皮膚黏膜慢性脫水、缺氧和營養不良,導致皮膚乾燥、彈性差,引起皮膚瘙癢。只要把血糖降下來,皮膚瘙癢就會不藥而癒。

post
睡得好不好 反應血壓穩不穩

  一天睡10個小時以上仍然感覺睏,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壓突然飆升,患者張先生連吃四種降血壓藥發現都沒用,前往醫院就診才知道,睡得久不等於睡得好,而睡不好可能誘發難治性的高血壓。

  「睡得好不好,關係到血壓穩不穩」,心內科胡主任解釋,張先生患的睡眠呼吸暫時終止症來自於患者在睡眠期間咽喉部肌肉塌陷,吸入氣流受阻,導致呼吸紊亂,它是導致難治性高血壓的一個危險因素。睡眠呼吸暫時終止症會出現打呼、嗜睡等症狀,不少人以為打呼就是睡眠品質良好,其實恰好相反,睡眠中長期缺氧,會導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升高血壓。

  心內科洪醫師也提醒,睡眠不好,尤其是熬夜,會直接影響血壓的控制,造成血壓不穩定。通常人的血壓呈現白天高、夜間低的「勺形」變化規律,這樣,人在夜間睡眠時身體的各個器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如果熬夜,夜間的血壓會因為交感神經不能得到休息,甚至因為失眠引發焦慮進而造成血壓上升,這種情況對心、腦等器官損害更大。服降血壓藥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想要控制血壓,一定要好好睡覺。

  •  
post
小心!這些食物/藥物會引起「假性血便」

  排泄物的狀態往往能反映出我們消化道的健康狀況,可以說是消化道健康的評估標準之一。而血便的原因可能包含直腸癌、痔瘡、腸道瘜肉等問題,因此,很多人一旦發現自己有血便的狀況就會非常緊張。不過有時我們吃的某些食物、藥物也可能引起血便的狀況,往往是「假性血便」,會讓人虛驚一場。

 

肛腸科孫主任教你如何分辨「假性血便」

  孫主任介紹,假性血便是因為吃了某些食物和藥物後會引起排泄物顏色改變。如服用了補血的鐵劑、碳粉、鉍劑、中藥草,或吃了豬肝、動物血、蕃茄、甜菜等食物後,排泄物可能呈暗褐色、黑色或紅色。

  識別假性血便並不難,先回憶一下自己是否服用過上述食物或藥物。如果有,則停用藥物和食物;如果「血便」消失了,則是假性血便。

 

post

健身新手要過的三個階段

對健身新手來說,盲目訓練一段時間,感覺身材沒有變化時,就會慢慢放棄。實際上,健身不只要有一個正確的開始,還要經曆三個階段後,才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階段1:力量訓練

刺激肌肉生長,肌肉含量的提高對接下來的增肌和減脂都必不可少。新手可在1個訓練日內將大肌群鍛煉一遍,不需孤立肌群,也不必雕刻某塊肌肉。推薦新手3個動作:酒杯深蹲、平板臥推、高位下拉。能分別練到下肢肌群和上身肌群,同時增強肢體協調能力、提高體能。推薦1週練3次,練1天休1天,堅持1個月。

★階段2:三大項訓練

第一階段有了一定訓練基礎後,可練習健身的「黃金動作」,也就是三大項訓練:硬拉、臥推、深蹲。這個階段的目的同樣是增加肌肉含量。三大項練習為多關節的複合動作,進行時全身肌肉都會參與運動,對全身肌肉增長很有幫助,可讓初學者在短時間練到較多肌群,兼顧效率。推薦1週練3次,練1天休息1天,堅持1個月以上。

★階段3:分化訓練

通過前兩個階段,訓練者可能已有了一定的肌肉含量,但肌肉形狀還沒有完善。這個階段需進行一些分化訓練,雕刻肌肉。採用胸、肩、背、腿、手分開鍛煉的方式,進行力量鍛煉。如果要減脂,多輔以有氧訓練。推薦1週練5次,每次鍛煉1個部位。

健身新手不要剛開始就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鍛煉是一輩子的事情。同時注意飲食,告別高糖高脂肪,提高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保持充足的休息也很關鍵。

post

運動後該怎麼補水?

劇烈活動後,正確補水可有效幫助身體維持機能,但補水錯了,身體可能受到損傷。

太多太猛傷身體。運動後一次性快速大量喝水,血液濃度迅速稀釋,會給心臟帶來巨大負擔。尤其剛運動後,心臟的負荷需一定時間緩解,喝水速度太快會使血容量增加過快,加重心臟負擔,引起體內鉀、鈉等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心力衰竭、胸悶、腹脹等情況。此外,暴飲還會讓身體反射性出汗,使本就缺水的身體再一次面臨透支危險。喝得太快太急還易將空氣吞入體內,造成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

平緩多次是道理。科學補水應遵循積極主動和少量多次的原則。馬拉松專業選手補水時,都會捏住瓶口,使單次補水量減小,並多次補給,從而達到快而有效的補水效果。所以正確的方式是保持補水速度平緩,並間歇多次進行,每次飲水量不宜超過200毫升,兩次補水至少應有15分鐘的間隔。

首選天然礦物質水或運動飲料。運動時會丟失大量汗液,其中98%~99%的成分是水,剩餘的則是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各種電解質。過多丟失體內電解質,對運動能力及健康有嚴重影響。因此大量運動後既要補水,也要補充礦物元素。1小時以內的運動補充液體以水為主,長於1小時或在極端氣候下,建議喝運動飲料。純淨水不適合作為運動時或運動後的飲用水,因為不含礦物質。此外,運動後內臟器官也處於高溫狀態,喝太多冰水會引起腹瀉,加劇脫水。劇烈運動時,咽喉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受涼刺激,也易引起喉部發炎、咳嗽。

別忽視運動前的補水。不注意運動前和運動中的及時補水,會加速身體脫水症狀的出現,最好在運動前2小時至半小時內補水300毫升左右。天氣炎熱時,運動人士還應額外補充250~500毫升水。運動前後不能喝汽水,其含有的二氧化碳會讓胃部脹氣,不利於運動健康。運動後,心跳恢復需一段時間,所以盡量不要立刻喝水,先休息10分鐘左右,待心跳恢復正常後,再慢慢喝水。

post
晨跑更減肥?這種說法不可信

  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早晨空腹跑步,可以燃燒更多脂肪?理由有兩點:

理由1:在一整夜的休息睡眠後,身體中的糖原已經被消耗殆盡,這個時候早起去跑步,身體只能直接調用脂肪來提供能量,所以極大有利於脂肪消耗,減肥效果當然也就更好。

理由2:早晨醒後新陳代謝率最低,經過運動可以明顯提高代謝率,可以讓代謝率全天保持最佳狀態,增加能量消耗,因此有助於減脂。

  這兩個理由看上去說得頭頭是道?貌似都很有道理,究竟是這樣的嗎?下面就從能量消耗的角度解釋早晨跑步是不是真的更減肥。

★一夜睡覺可以把體內糖原消耗殆盡嗎?

  一般來說,普通人血液內大約有5克左右的血糖,肝臟中含有100克肝醣原,肌肉中含有400克肌糖原,人體內糖由這三部分組成,它們都可以為運動提供熱量。當人體處於安靜狀態時,每小時每公斤體重消耗1大卡熱量(1大卡/公斤/小時),熟睡時能耗水平比這個標准其實還要更低一些。就算熟睡時能耗為1大卡/公斤/小時,一位成年男性,如果體重為60公斤,晚上8小時的睡眠時間,所消耗能量為1×60×8=480大卡。假設這480大卡的熱量全部由糖原分解供能,1克糖分解能產生4大卡熱量,那麼:一夜睡覺最多能消耗的糖=480/4=120克。也就是說,經過一夜睡眠,體內還剩餘的糖=480-120=360克。看到了嗎?一整夜的休息睡眠不會導致糖原消耗殆盡。

 

★晨跑更燃脂的說法經不起推敲

  跑友們看清楚了嗎?經過一夜睡覺,最多能消耗體內1/4的糖,所謂“在一整夜的休息睡眠後,身體中的糖原已經被消耗殆盡”完全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還是假定睡眠時,完全靠糖分解供能計算出來的理想值,事實上,睡眠中這480大卡的熱量消耗不可能全部由糖提供能量,大約糖和脂肪各佔一半,也就是說一夜睡眠實際只能消耗約60克糖。所以說“由於睡眠一夜消耗完糖,晨跑完全靠脂肪供能提供熱量”,這純屬以訛傳訛。晨跑時仍然會是糖、脂肪混合供能,目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晨跑更有利於燃燒脂肪。

  再說了,血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標,不可以隨意波動,血糖濃度正常為80~120毫克/分升,血糖過低會引發低血糖症,血糖過高則是糖尿病。大家記得體檢時,醫院都要強調空腹檢查血糖,因為只有這時的血糖值才能反映體內糖代謝是否正常,如果真的是經過一夜睡眠,體內糖原消耗殆盡,豈不是晨起就會發生低血糖症,事實上,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因為第一,體內糖原不會經過一夜睡眠而消耗光,第二,機體會調動一切可能因素,保持血糖穩定,所以說“一整夜的休息睡眠後,身體中的糖原已經被消耗殆盡”這樣的說法看似有道理,但實則經不起推敲。晨起後感覺飢餓,絕不等於體內沒有了糖。

 

★晨起代謝率低,通過晨跑加速代謝?

  夜間睡眠的確是人體代謝最慢的時候,這時候只需要維持呼吸、心跳和體內基本代謝活動就可以了,而白天我們要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代謝會增強,運動時代謝當然會顯著增強,所以,這種說法是對的。

  運動時,不僅可以使人體保持高代謝狀態,更快更高效地燃燒脂肪,並且運動後,這種高代謝狀態仍然將維持一段時間,這稱之為運動後過量氧耗(excess post 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所謂運動後過量氧耗,是指運動結束後一段時間,你的心率可能已經回到安靜水平,但你仍然保持更快的呼吸,也就是保持高代謝狀態,也許你覺察不到,但事實上運動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你的呼吸比運動前都要略快一些,這絕對是胖紙們天天夢想的——坐著也能減肥,因為運動後很長一段時間維持更快呼吸,就意味著加速熱量分解。

  當然,晨跑會加速代謝,不代表晨跑更減肥,任何時候跑步,都能加速代謝,不會因為運動時間變化,而使得代謝產生多大差別。所以說,晨跑加速代謝是正確的,但說只有晨跑才加速代謝,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晨跑建議

  儘管早晨空腹跑步並不會比其他時間跑步更加減脂,但晨跑仍然有諸多好處,比如有利於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有助於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以下是小編給的幾條晨跑靠譜建議。

1、晨跑前不一定吃東西,但建議晨起喝點水再跑步。經過一夜睡眠,身體會以不顯汗方式蒸發一部分水分,身體可能會輕度脫水,補水是再正常不過了。如果覺得餓,可以少量吃點東西墊墊,但千萬不要吃太多。

2、早晨室外溫度相對較低,注意保暖,加一件外套是不錯的選擇。

3、現在已經進入冬季,由於“逆溫”現象,夜間降溫,霧霾容易聚集在地表,而白天經過太陽照射,地表升溫,霧霾被帶到高空,所以冬季往往早晨霧霾較重,而下午霧霾會有所減輕,因此,冬季建議減少晨跑,至少出門前查查空氣質量指數。

 

★總結

  晨起空腹跑步絕對可以減脂,但不會比其他時間運動更減脂,讓身體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post
冬季運動熱!避免運動傷害看過來

近年來馬拉松運動賽事頻繁,跑馬已經成為都市運動新寵。但專家提醒,馬拉松作為長距離長時間的高消耗跑步運動,無論在訓練還是比賽中都會出現一些傷病及意外,除了會導致猝死之外,還有很多運動傷害。而冬季更容易受傷。普通的跑者該如何預防呢?

NO1:提高身體素質是預防運動傷害的基礎。

NO2:正確的姿勢對損傷的預防非常重要,核心肌群的訓練可以使跑步的時候有一個正確的姿勢,包括腹肌、腰背肌、髖關節周圍肌肉、股四頭肌等。

NO3:跑前記得做熱身運動,特別是日常活動少的人,突然劇烈運動,容易扭傷。熱身容易被大家忽視,調動身體肌肉的反應性,讓沉睡的肌肉甦醒,每一個動作都是全身肌肉的協調,讓肌肉熱起來,然後再去活動,扭傷等急性損傷發生的機率會少一些。循序漸進的熱身活動,從低強度到高強度,讓肌肉調動起來,熱身活動包括高抬腿跑、各個關節的拉伸、側向跑、變速跑等。

NO4:一些本身有慢性損傷疾病的跑友,最好治好後再跑。這部分跑友往往有以下症狀:活動能力比一般正常人差,如爬山、上樓梯關節容易出現酸痛;關節裡有游離體,反覆出現絞索(活動中經常卡住);關節活動受限,反覆酸痛,影響正常運動;關節不穩,不能發力,特別是起和停的時候發力差。如出現這些情況,很有可能是半月板和韌帶的損傷。還有一些髕骨生長不良、髕骨脫位的病人膝前痛出現的機率更高,運動的能力更差,這些患者一活動起來膝關節就不舒服。上述人群應先到醫院診斷治療後,再進行慢跑鍛煉。

post
走路慢跑曬步數 三招遠離膝蓋損傷

不少人受近日朋友圈裡流行曬步數的影響,喜歡彼此比步數成績,日行萬步,甚至拼命走到兩萬多步或更多,因此走出了「傷痛」,甚至有人說:兩萬步傷膝蓋、三萬步斷腿。那麼如何走路、慢跑才能不傷膝蓋?

★步伐小,更護膝

其實不傷膝蓋,大概有幾點需要掌握。第一點很多人沒有注意,那就是無論走路還是慢跑,步伐一定要小。

研究顯示,一般人的步伐,邁出一步是70-90公分,然而在跑步的過程中,很多人步伐都會跨到90公分,甚至到1.6公尺左右,其實邁的步伐是很大的。

如果你是在行走的過程中,可以將邁的步履縮小一點,就和平常走路一樣,甚至再小一點也沒關係。但是頻率快一點、一分鐘邁的步數要多一點。

如果你掌握了科學行走,它就不容易造成關節磨損,而且原來有關節炎的,可能也會緩解關節炎的症狀。 

★選對鞋,事半功倍

行走或者是慢跑,對鞋有一定的要求,但並非特別嚴格。很多市面上的鞋,分為支撐型和緩震型。它是根據我們的腳型,根據我們走路的過程、速度的快慢來選擇鞋的形狀。

如果選擇一雙比較好的慢跑鞋,你會在行走和慢跑的過程中適當提升舒適性,還能增強足部保護,減輕腳、膝關節受傷。

★膝蓋受過傷,跑走結合

對於膝蓋受過傷的人,最好選擇跑走結合,循序漸進,步伐量逐漸增加,時間也逐漸增加。可以一開始先走,雖然慢一點,但可以慢慢加快,然後再跑起來。

另外,無論你有沒有膝關節損傷,都要注意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我們要走路,骨骼是支撐身體的,肌肉是做動力的,在行走、慢跑,還有做所有動作都需要肌肉發力,肌肉力量強,對關節的保護作用才會更強。加強肌肉力量訓練,可以選擇靠牆蹲或經典核心力量訓練,可以在網路上搜尋並練習。

post
運動讓肌肉年齡逆生長 馬上年輕30歲!

運動可使人「逆生長」到什麼程度?美國鮑爾州立大學運動科學家稱,堅持運動的老年人肌肉健壯程度絲毫不亞於年輕人。

研究人員選取28名70歲以上老人作為研究對象。參試者均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就一直堅持運動,研究人員希望通過他們考察體育運動如何抵禦衰老造成的身體功能減退。科學家們測試了參試者的有氧耐力,並測量了他們肌肉中毛細管的數量。分析結果顯示,與不怎麼運動的同齡人相比,那些經常運動的人生理年齡至少年輕30歲,狀況最佳者甚至和20多歲年輕人相當。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些研究對象不是運動員,但他們早已將健身納入日常生活,把運動當成了一種興趣愛好。參試者有氧耐力較強,肌肉中毛細管的數量比不運動的同齡人多。這意味著他們有效地抵抗了衰老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專家指出,老年人可以完全透過體育運動儲備健康的體能,有效地延緩身體衰老的進程。

post
血栓高危險群 你是其中之一嗎?

宅在家中不運動 當心血栓盯上你

來自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年有10萬至3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相關住院人數超過50萬。在歐洲,每年有50萬人死於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多見於下肢

血栓形成是指在動脈或靜脈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臟病、中風和靜脈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靜脈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發生血栓,不像心臟病和中風那樣被人重視。

血栓可發生在體內任何部位的血管內,靜脈血栓發生率高於動脈血栓,兩者比例可達4:1。在一組內科屍檢資料中,靜脈血栓佔40%至60%,但只有11%至15%為臨床診斷。微血栓在屍檢中相當多見,可達37.6%,多見於肺、肝、腎及腦部。靜脈血栓可發生在下肢、肝臟、盆腔、陰道旁等部位的靜脈中,但以下肢多見。

總之,只有少數人了解這些血栓和它們危及生命的後果,許多醫生未能儘早診斷,也未能對其進行正確的預防或者治療。所以,很多人死於這個可預防的疾病。

不運動是高危險群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說到血栓,許多人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並非如此。孕婦、久坐不動的上班族、經常長途飛行的出差族以及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的病人,都是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

血栓的發生有三大原因:包括長時間住院、手術(尤其是髖關節、膝關節和癌症手術)和長時間不運動。

由於深靜脈血栓常起源於小腿的深靜脈,可部分或完全阻斷靜脈血流,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並無明顯的症狀,往往容易在疾病初期被忽視。隨著病程進展,有時患者會出現一條腿疼痛或壓痛腫脹,多從小腿開始,踝關節和足部出現發紅或明顯的變色並伴有發燒。

可怕的是,無論患者是否有症狀,血栓都可能會脫落,栓塊隨著血流經過心臟到達肺部,從而阻塞肺動脈,這會導致患者呼吸急促、胸痛和心率加快,甚至因肺栓塞而發生猝死意外,這是深靜脈血栓最嚴重的後果。

運動可減少風險

任何人都會有因為久坐不動而患血栓的風險,也就是說,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任何人身上。事實上,每靜坐一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90多分鐘使你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但這並不意味著靜脈血栓不可預防。專家建議:「想遠離靜脈血栓栓塞症,關鍵在於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多增加運動,可以有效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

專家提醒,不少重病患者術後需要長時間臥床休養,家人最好每隔三四小時幫病人按摩雙腿,每次30分鐘;或每隔兩小時一次,每次按摩15分鐘。還可以用專門的充氣式按摩椅替代人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發生的機率。

久坐、開車或坐飛機都要彎著膝關節,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要花一點時間站起來走動,伸展腿部。如果工作時不方便站起來活動,還有一個隱蔽的方法,那就是「勾腳」。對於辦公一族,每坐90分鐘,就應提醒自己「勾腳」。方法是將腳伸直,整個腳往上勾10下,速度和節奏都沒有嚴格要求,這樣能促進腿部血液流動。

此外,建議高危險群要注意預防靜脈栓塞,肥胖、有靜脈曲張病史、糖尿病、長期不活動及長時間住院的人群更要特別注意。日常還要注意多喝水,因為如果血液水分少會使血液黏稠。還可以買專門按摩小腿的按摩椅,穿靜脈曲張襪等。

post
運動內褲 材質最重要!你買對了嗎?

因摩擦、出汗、潮濕等情況,運動時不建議穿普通三角內褲,而是選擇平角褲或運動專用內褲。運動內褲,布料選擇最重要。
大部分運動會導致摩擦,尤其是大腿之間,或大腿根部。如果內褲的褲腿上捲,堆積在大腿根部,會約束運動幅度,加重摩擦,所以貼身、有彈性的內褲更適合運動時穿。大腿脂肪多的人,兩腿之間摩擦大,建議選長款內褲,否則過度摩擦可能導致腿破皮。運動時汗多的人,內褲儘量別選純棉的,最好穿莫代爾、竹纖維等吸濕排汗效果好的。從通風排汗效果來講,平角內褲比三角的好。

 男科醫生更提倡穿平角內褲,因為陰囊對外界溫度較敏感,平角內褲有助於散熱。內褲過緊、溫度過高,會影響睾酮分泌和生精過程。女性可穿運動專用內褲,透氣、排汗、速乾,褲底採用舒適的V字型設計,能減少勒緊感,讓私處保持清爽,良好的彈性纖維還能避免擦傷。運動專用內褲大面積包裹臀部,還具有一定支撐性,幫助塑造臀型,特別適合做美臀訓練時穿。

post
每天60個起立蹲下 養腿抗衰老

半蹲運動簡單、有效又科學,無需器具場地,不論日常居家還是業餘時間,只要有「立足之地」,就可隨時進行。
俗話說「人老腿先衰,樹老根先枯」,雙腿是身體的樞紐,有人體50%的神經、50%的血管,流淌著50%的血液,因此養好雙腿是養生健身的一大關鍵。半蹲運動就是保養雙腿、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腿部肌肉的一大利器。當人蹲下時,雙腿和臀部肌肉受到擠壓,下肢血液會快速回流到心臟,起身時,血液又快速返回,這一蹲一起有利於氣血流暢,可起到養生、抗衰老的功效。此外,半蹲運動還可加強下肢肌肉力量、鞏固膝關節穩定度、降低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延緩腦功能衰退、提升性功能等。


半蹲看似簡單,但也有不少講究。站立時,雙腿應分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外,膝關節垂線不超過前腳尖,臀部向後如同坐板凳,全程挺腰抬頭收腹,不能有含胸夾膝的動作,蹲下時吸氣、站立時呼氣。
依據蹲的幅度,半蹲運動可大致分為半蹲、深蹲和全蹲,此外還有箭步蹲、側蹲這樣的流行蹲法。大腿高於膝蓋水準角度為半蹲,低於膝蓋水準角度為深蹲。深蹲中參與最多的是股四頭肌,全蹲則對臀大肌刺激最大。運動時,絕大部分人應以深蹲為主,半蹲和全蹲為輔。蹲下時下得要慢,起得要快,否則易損壞膝關節。在接近蹲下的最低位置時,最好再放慢速度,這樣能更好鍛煉腿部肌肉。
做半蹲動作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建議先1天做4組,每組15個,然後逐步增加數量。蹲下的節奏標準大致為5秒鐘1次,運動量要自己把握,以每次活動之後有氣喘,脈搏跳動120~140次/分鐘為宜。此外,蹲幅也應視各人體力而定,半蹲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患高血壓、糖尿病和有關節疾病的人不宜做;老人或體弱者可先採用半蹲或“1/4”蹲,膝關節彎曲角度依個人身體狀況和感受而定,下蹲時需緩慢平穩,運動時可手扶床頭或門框,一次做10個,每天不超過5次,也可根據自身條件適當調整。
如果在練習之初出現肌肉疼痛,不必擔憂,這是由於肌肉中乳酸堆積引起的,繼續堅持幾天,酸痛就會消失。半蹲練習應遵循持續性原則,每天堅持才有顯著效果。

post
只要運動十分鐘就能提升記憶力!

近日,日本築波大學研究表明,只要輕度運動10分鐘,即可良性刺激大腦海馬體,提升記憶力。
該校人類綜合研究科教授征矢英昭設計了一項實驗,讓36名大學生騎10分鐘自行車,隨後給他們看600張圖畫,要求從中挑出畫面相似的。測試期間,實驗方給測試者做了核磁共振成像,以監測負責記憶和學習功能的大腦海馬體活動情況。結果顯示,運動後,參與者回答正確率平均上升了36.9%,比運動前測試的結果增加了5個百分比;同時,海馬體活動也顯著活躍。
征矢英昭表示,類似的輕度運動,例如瑜珈、太極拳等也有良好的運動效果,可良性刺激大腦,堅持鍛煉,有望預防認知障礙和抑鬱症。

post

你知道嗎?原來瑜珈可以降血壓!

  加拿大一名16歲中學生在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報告,他做的一項實驗顯示:每天做15分鐘瑜珈有助降血壓,效果相當於常用降壓藥或利尿劑。這名學生正與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專家合作,著手更大規模實驗。
  英國《每日電訊報》29日援引阿肖克 ‧ 潘迪的話報導:60名正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參與了他的實驗。他把志願者隨機分成4組,一周練習5次,每次15分鐘,第一組側重放鬆休息,第二組做拉伸,第三組做深呼吸練習,第四組做簡單的瑜伽動作,如下犬式、貓式。三個月後,放鬆組血壓沒有改善,拉伸組血壓降低4.5%,深呼吸組血壓降低7.1%,瑜珈組血壓降低最多,達到9.7%。

  潘迪說:「結果顯示,瑜珈可能是降低血壓的一個重要工具。只是一些簡單體式,不需要多少柔韌性,其實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以適用範圍廣泛。」他認為,瑜珈調節血壓的好處很大一部分可能在於深呼吸。
  不過,潘迪強調,這不是結論性研究,瑜珈不能取代降壓的常規治療手段。
  拉瓦爾大學的保羅 ‧ 波里爾教授說:「對高血壓患者而言,瑜珈可能比較有趣,能更好地調節壓力水準,進而調節血壓。瑜珈或許能納入心臟康復治療。」波里爾正在幫助潘迪做更大規模的實驗。
  英國心臟基金會醫學副主任梅廷 ‧ 阿夫基蘭說,這項研究顯示,瑜伽的一些元素可能對某些人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post

無痛除毛?四類人不宜鐳射除毛

  夏天到了,不少人又開始了「除毛」大計。專家提醒,目前鐳射除毛是一種流行的方式,但是要注意四類人並不適用。值得留神的是,受機器設備品質和專業操作的影響,鐳射除毛療效差異化大,部分錯誤的操作甚至會造成皮膚損傷和糜爛。因此,建議有需求的民眾,儘量選擇正規的醫院諮詢專業的醫生和技師,選擇適合自己的鐳射除毛方案。


★皮膚有傷暴曬過後不能鐳射
  鐳射除毛可以達到永久性的目的,然而,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種治療方式。
  有四類人是不適合採取鐳射脫腋毛的:1.皮膚有損傷或有皮膚腫瘤的;2.正在口服光敏性藥物的;3.孕婦;4.剛暴曬過後。鐳射除毛主要是基於選擇性光熱作用的原理,在毛囊和毛幹中通常會有豐富的黑色素,當使用鐳射治療時,黑色素在吸收了鐳射的能量後,溫度會急劇升高,從而導致毛囊組織破壞,不能再生長毛髮,因而達到永久除毛的效果。如果是暴曬過後,身體的皮膚表皮色素過深,在鐳射治療中容易引發皮膚灼傷。


  醫生提醒,每個人的皮膚色澤、含水量、血紅蛋白量、角質層厚薄、毛髮特性均不一樣,因此採取的鐳射方案不一樣,例如皮膚白的人可以使用能量密度高的模式,因此專業的醫生和技師會量身定制個人化的除毛方案,如果使用能量密度過高的模式,容易造成皮膚灼傷、糜爛,甚至形成疤痕。
  此外,來自行業內的醫生透露,一般鐳射除毛是帶有一定的疼痛的,所謂的「無痛」只是採取能量很低的模式脫毛,實際上達不到永久去除的效果。


★自行脫毛慎防毛囊炎
  除了鐳射除腋毛,常見的方式還有採取自行用刮鬍刀刮毛、用脫毛膏或者蜜蠟拔毛等,這些方法由於不能直接作用於毛囊,僅僅是表面的去除,通常情況下,毛髮很快會重新長出來。
  自行除毛要注意預防毛囊炎,一般刮毛時要選擇品質好一些的刀片,以免刮傷造成傷口感染。此外,拔毛容易造成皮囊損傷或是毛囊逆行性感染,因此自行操作時要謹慎。
  其實腋毛對於人體來說,是可以起到減少摩擦的保護作用的。除毛與否是個人選擇,但是如果確定要除也要注意保護皮膚,除毛後可以塗上潤膚乳液潤滑,並準備消炎藥膏備用,一旦發現毛囊有傷口及時塗抹,並且多觀察,如果變嚴重了及時就醫,以免造成糜爛,留下傷疤。

post
警惕化妝品「美麗騙局」

「淡化印痕細紋」、「延緩衰老」、「EGF原液修復表皮」……對於這些關鍵字,關注化妝品的人並不陌生。然而,國家藥監局日前發文稱,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

一時間,有關「化妝品」、「藥妝品」的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為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本期主持人將為廣大消費者答疑釋惑。


問:為何經常聽說國外有所謂的「藥妝品」,我國化妝品法規中就沒有「藥妝品」概念?
主持人:不僅是我國,世界大多數國家在法規層面均不存在「藥妝品」概念。避免化妝品與藥品概念混淆,是世界各國(地區)化妝品監管部門的普遍共識。部分國家的藥品或醫藥部外品類別中,有些產品同時具有化妝品使用目的,但這類產品應符合藥品或醫藥部外品的監管法規要求,不存在單純依照化妝品管理的「藥妝品」。
化妝品標籤、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不得注有適應證,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廣告宣傳中不得宣傳醫療作用。對於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

問:不少化妝品都宣稱含「美麗因數」,可信嗎?
主持人:「美麗因數」,也就是EGF,又稱皮膚再生因數,作為細胞生物製劑,EGF的抗衰老、祛痘印等功效,都源於它能促進表皮組織上多種細胞生長作用。
由於分子量較大,EGF在正常皮膚屏障條件下較難被吸收,一旦皮膚屏障功能不全,可能會引發其他潛在安全性問題。在配方中添加或者產品宣稱含有EGF的,均屬於違法產品。

問:化妝品原料中的添加成分,是否需要在產品標籤上標注?
主持人:化妝品銷售包裝的可視面上應真實地標注化妝品全部成分的名稱。化妝品成分是指生產過程中有目的的添加到產品配方中,並在最終產品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成分。為了保證化妝品原料品質而在原料中添加的微量穩定劑、防腐劑、抗氧劑等成分,雖然在產品配方中應當填報,但不屬於化妝品成分範疇,可以不在產品標籤上標注。

post
嘴唇乾裂起皮 注意6點可緩解

唇部皮膚相對輕薄,如果缺水,就會出現脫皮、乾裂的現象。特別是到了乾燥的冬季,情況可能會更嚴重。我們應該如何保持雙唇水潤呢?
★嘴唇乾裂可塗蜂蜜橄欖油
冬季空氣乾燥,嘴唇沒有汗腺和油脂的及時保護,容易出現嘴唇乾裂、脫皮,甚至出血等表現,疼痛難忍。更嚴重的是,日後容易導致唇炎反復發作。
嘴唇乾裂時,可塗上適量的護唇膏,用保鮮膜將唇部密封起來,接著再用溫熱的毛巾敷在嘴唇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潤唇的效果。

另外,蜂蜜具有很強的保濕、嫩膚作用,可以取適量蜂蜜在嘴唇上塗一層,大約15分鐘後,再擦拭乾淨,堅持一周後,嘴唇會重新變得濕潤、飽滿。除了塗蜂蜜,還可以在晚上睡覺前塗點橄欖油,次日早上即可緩解。

★遠離唇部乾裂 離不開這幾個好習慣
1.別用舌頭舔。
唇部乾裂時,很多人喜歡反復用舌頭去舔以緩解不適,卻不知,當唇部水分蒸發時會帶走更多水分,結果越舔越乾、越舔越裂,陷入惡性循環。
2.嘴唇起皮不要撕
嘴唇乾燥脫皮,如果用手撕,可能會將唇部撕傷。可先用熱毛巾敷3~5分鐘,然後用柔軟的刷子刷掉已經脫落的死皮,最後塗上護唇膏。
3.忌食過辣食物。
辛辣食物會刺激唇部黏膜,嚴重的可導致潰爛。
4.隨身攜帶潤唇膏。
冬天最好隨身攜帶潤唇膏,發現嘴唇乾裂時就塗一點。潤唇膏最好在出門前、塗口紅前和睡覺前使用,最好選擇含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且具有良好保濕修復功能的潤唇膏。
5.多吃新鮮水果、多補水。
注意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同時減少熱性食物的攝入,如芒果、鳳梨、荔枝等熱帶水果,煎炸、油炸食物也要避而遠之。要多喝溫開水,保持體內水分均衡。
6.按時清潔口腔。
有不少口腔疾病也會導致嘴唇乾裂,引起唇炎。所以,除了要給唇部補水,還要注意口腔清潔,全面預防幹乾唇。如果唇部龜裂、結痂症狀長期不愈,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儘早查清病因,對症治療。

post
整形醫生教你判斷臉大小只需四步驟

俗話說「臉大胖十斤」,臉型幾乎決定了體型給人的印象,每個東方女人都有希望自己有完美的鵝蛋臉形。臉的大小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分別是脂肪、肌肉、骨骼。那麼我們如何判斷自己的臉型究竟是嬰兒肥的肉肉臉,還是天生骨骼驚奇呢?

判斷臉的大小,整形醫生表示只需四個步驟:一咬、二摸、三捏、四看。

★一咬、二摸

「咬」緊牙關,「摸」到兩頰鼓起的腮幫子,這就是咬肌,咬肌肥大導致的大臉,通過注射瘦臉針能打造小臉。

瘦臉針是女性耳熟能詳的瘦臉神器,主要成分就是注射A型肉毒素。肉毒素能暫時麻痺肌肉,使肌肉失去原有功能而萎縮,進行面部輪廓線的雕塑。肉毒素廋臉只對咬肌肥大有效,對下頜角肥大和臉部脂肪堆積效果不明顯,藥效起效時間在2週左右,效果最顯著的階段一般在注射術後2~3個月,4 ~6個月開始瘦臉效果逐漸消退,肉毒素注射治療應定期規範才能保持長久效果。

 

★三捏

咬緊牙關用雙手「捏」起咬肌表面的皮肉,若能捏起厚厚的脂肪,這就是脂肪堆積引起的臉大,面部吸脂手術適合這類情況。

堆積在臉部皮下過多的脂肪不僅會使臉部顯得臃腫,而且會影響整體臉部輪廓的曲線美。雙下巴雖然被人們稱為「富態」,但因為臉部輪廓分明的界限被打破,脖子就會顯得又短又粗,極不美觀。

面頸部脂肪抽吸術可以簡單而迅速地去除過多脂肪,恢復年輕活力的外形,遠期效果很好,而且術後不易反彈。2~3毫米的脂肪抽吸切口可以位於隱蔽的耳垂處、頦下部,傷口癒合後幾乎無痕跡。

★四看

將下頜輕輕抬起,側面照鏡子,可以看到下頜骨的輪廓清晰可見,而且,下頜角的角度小於120度甚至達到直角,這就是天生的骨骼驚奇,下頜角手術最能解決煩惱。

在亞洲女性中「鵝蛋臉」、「瓜子臉」因其所體現的面部輪廓精巧柔順而備受推崇,下頜角整形術通過切除下頜角過於突出的部分,恢復正常的下頜角形態,使臉型變為美麗的瓜子臉。

但臉部輪廓不只取決於下頜骨大小,還要看顴骨顴弓的形態,寬臉盤、高顴骨的人不但要去除部分下頜骨,有時還要進行顴骨縮小,顴弓縮窄手術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post
中醫推薦5種潤膚養顏藥膳 送給皮膚乾燥的你

中醫把皮膚乾燥稱為燥症,人在感受到燥邪或機體津液虧損後,體表肌膚和體內臟腑缺乏津液、乾枯不潤的表現。

單從肌膚外補水遠遠不夠,應內外兼顧,滋陰潤燥,才能合力趕走「燥」邪,使皮膚水潤。

★石斛花膠烏雞湯

功效:補血益損,生津養顏。適用於久勞虛損,胃陰不足之人。

材料:霍山石斛10條,花膠2塊,烏雞1只,瘦肉半斤,姜3片。

做法:石斛浸泡至軟身,剪成小塊;烏雞洗淨後煮開,去血水後撈出。兩者放入大碗中,加入薑片、水適量,隔水燉1.5小時即可調味出鍋。 

★木瓜花生雞腳湯

功效:補虛健胃,潤膚養顏。適合皮膚乾燥、筋骨荏弱的人飲用。

材料:木瓜1個,花生2兩,雞腳半斤,瘦肉1斤,紅棗、薑片適量。

做法:先將雞腳去甲,用清水煮5分鐘撈起沖水,木瓜去皮囊和籽,切成幾塊,紅棗去核。上述材料放進湯煲里共煮1.5小時後,調味食用。

★西洋參燉烏雞湯

功效:清熱滋陰、養血柔肝。適用於內有虛熱、津液不足之人。

材料:烏雞半只,西洋參3克,紅棗2顆,枸杞適量,姜2片。

做法:烏雞洗淨,放入鍋中煮開,撇去浮沫後將雞肉斬成大塊,放進砂鍋。再放入西洋參、薑片、紅棗和枸杞,倒入適量水,煲1.5小時後調味食用。

★阿膠牛奶蜂蜜

功效:補血生津、滋陰潤燥。適用於血虛失潤,煩躁不寐之人。

材料:阿膠10克,牛奶250毫升,蜂蜜適量。

做法:阿膠放進杯里以溫開水溶解後,加入牛奶隔水燉半小時左右,取出攤涼至適合飲用的溫度後加蜂蜜調和。

★羅漢果西洋菜豬肘湯

功效:清熱止咳、潤肺生津。適用於口咽乾燥、乾咳、便秘之人。

材料:西洋菜500克,羅漢果1/4個,南北杏1湯匙,蜜棗3粒,無花果3粒,豬肘子500克。

做法:上述材料洗完後加水放進湯煲裡,大火煲滾後轉中火再煲1.5小時,調味飲用。

post
擠痘痘不當也會患腦膜炎?專家帶你區分腦膜炎與感冒

一個小小的感冒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專家提醒,臉部「危險三角區」的痘痘絕對不要擠,因為細菌感染可通過這個部位的靜脈血直通大腦引發炎症。此外,小孩患流行性腦膜炎機率遠比成人高,腦膜炎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若出現發熱、頭痛甚至是嘔吐、抽搐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案例:16歲少女長期熬夜看書突然罹病

「最近我們醫院收治了一位16歲的女孩,這名女生長期熬夜看書,身體免疫力較弱,反覆感冒後腦膜炎發作了。」醫師介紹。

這位花季少女發病過程十分兇猛,在連續發燒四天後昏迷,四肢癱瘓,病情嚴重至無法自主呼吸,要靠呼吸機維持生命,確診為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經了解,這位女孩成績十分優秀,身體瘦弱,平時很少運動,長期熬夜看書,經常反覆感冒。

「引發腦膜炎的三大原因,是感染、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醫師介紹,在抵抗力低下時,一場感冒也有可能讓病毒突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誘發腦膜炎。

為何有人擠痘痘不當也會得腦膜炎呢?專家介紹,醫學上有臉部「危險三角區」,因為這個區域的靜脈血是可以直接回流到腦部的,有的人在「危險三角區」擠痘痘,細菌感染後通過靜脈血的回流進入了腦部引發腦膜炎,因此,在臉部「危險三角區」的痘痘千萬不要擠,臉部其他區域的痘痘也不建議擠。

★提醒: 出現發燒、頭痛、嘔吐、抽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腦膜炎發病為何如此兇猛?腦膜炎是腦和脊髓表面的保護膜發生炎性病變,一般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它的發病機制是菌類(包括細菌)、微生物進入大腦後導致的損害。腦部損害導致的後果主要是兩方面,早期的腦水腫或腦神經系統的損害可能會導致直接死亡,如果病人治癒了也容易留下後遺症,對於將來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救治及時很重要,最好在發病24小時內送院就診。

然而,由於腦膜炎症狀與感冒類似,發作時常被誤認為一般感冒或流感。專家介紹,腦膜炎常見的症狀有發燒、持續頭痛、脖子僵硬、嘔吐等。不同種類的腦膜炎發病時症狀各有不同,例如化膿性腦膜炎症狀是高熱,一般到39度以上;結核性腦膜炎一般情況是低燒為主,開始時高熱,後面是規律性的下午發燒,明顯的「午後低熱」;隱球菌性腦膜炎臨床表現中頭痛非常明顯。一般到醫院做腰椎穿刺檢查後就可以確診具體發病類型。

怎麼區分腦膜炎和一般感冒、流感呢?專家介紹,一般感冒主要是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呼吸道問題,也可以在呼吸道基礎上引起腦膜炎。如果有頭痛、嘔吐、脖子僵硬等症狀,要懷疑是否病毒入侵腦部引發了腦膜炎,一定要及時就醫。流感是感染性的,明顯特徵是高燒,常伴有腰背酸疼,部分病毒性的腦膜炎不一定會有高燒症狀。

「熱性驚厥也會出現抽搐,但它會隨著退燒而停止。腦膜炎引發的抽搐則難以控制,與發熱關係不大,而且有可能出現精神異常的情況。」專家介紹。

★預防: 特殊人群需要提高免疫力

專家提醒,無論是特殊人群還是普通人,都要注意做好預防,提高自身免疫力,讓人體的大腦屏障發揮防衛病毒、細菌入侵的作用。

據了解,小孩的發病機率比成人大很多,這是因為小孩大腦發育還沒完全成熟,大腦屏障保護力度不夠,容易引起細菌、病毒感染。此外,老年人免疫力相對弱一些,也要多加注意。糖尿病人、腫瘤病人、腎移植人士、肝移植人士、B型肝炎病人等群體的免疫力功能要盡量加強。

一般而言,人體大腦本身有一個保護屏障可以抵禦病毒和細菌入侵,但如果個體本身大腦發育不完整,或者長期免疫功能不好,這道保護屏障就會變弱,容易導致細菌、病毒、真菌通過呼吸道直接入侵大腦引起腦膜炎。

專家提醒,免疫功能較弱的人群,要少去空氣流通差、人口密集的地方,平時家裡的窗戶要多打開通風,個人生活作息要規律少熬夜,從外面回家後要注意手部、口腔的衛生。

注射疫苗也是一個有效的預防手段。小孩要按照要求接種好11種疫苗,但若本身有外傷、感冒、感染、頭痛、抽筋、精神異常等症狀,建議不要在這個期間接種疫苗。

post
6大要點助你遠離冬季皮膚乾癢

進入冬天,對有些人來說最怕就是皮膚瘙癢症,有些人甚至癢得整晚都不能入睡,尤其是大腿和小腿部位。以下提供幾個方法可以舒緩皮膚搔癢的症狀:
1、控制洗澡的時間和水溫
皮膚瘙癢時,恨不得熱水有多熱洗多熱,可以瞬間緩解困擾多時的皮膚瘙癢。然而,往往就是這個壞習慣導致皮膚越來越癢。
健康的皮膚有一層薄薄的脂質覆蓋。可別小看了這層薄薄的脂質,它可以鎖緊皮膚水分和保持皮膚柔軟有彈性,如果脂質受損,皮膚水分就會流失,變得缺水和乾燥。熱水的沖洗會加快這層油脂的流失,使皮膚變得更加乾燥。洗澡的水溫最好不要超過40攝氏度。一般洗澡的水溫適宜控制在32℃~40℃,每日最多洗澡1次,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

2、選擇合適的沐浴產品
很多人為了追求「乾淨」的感覺而選擇起泡豐富的沐浴產品,但清潔力強的同時意味著會帶走更多皮膚天然的油脂。
另外,標榜控油、消毒功效及鹼性高的淋浴乳,也會使皮膚越洗越乾。有些女生特別青睞帶香味的沐浴液,喜歡洗完澡後留下香香的味道,但是沐浴液裏面的香料其實也會對皮膚產生刺激。
所以,沐浴乳的成分應該越簡單越好。皮膚易過敏人士、濕疹皮炎的患者,最好選擇低敏無刺激的潔膚產品——pH值最好接近表皮正常生理值、成分簡單、不含香料及防腐劑,同時應適當減少清潔用品的使用次數。
3、沐浴後外用潤膚乳液
很多人都會覺得洗完澡還要塗潤膚乳液很麻煩,但潤膚乳液不僅可以阻止水分蒸發,還能修復受損的皮膚,減少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緩解皮膚瘙癢,而洗澡後正是塗潤膚乳液的最佳時間。普通人每天外塗一次潤膚乳液基本可以保持皮膚濕潤,而皮膚明顯乾燥及敏感皮膚的人士,每日至少需要使用2次潤膚乳液。如果是敏感性皮膚,選購潤膚乳液時需特別留意產品的標籤成分,最好選擇消保會測評合格的產品。
4、擦身代替洗澡
嬰幼兒的皮膚油脂分泌較少,老人的皮膚保護能力較差,糖尿病患者的神經感應溫度未必準確,所以每到秋冬季,嬰幼兒和老年人都容易患上濕疹。其實假如流汗不多,用沾了溫水的毛巾抹拭身體取代洗澡也未嘗不可,隔天洗澡衛生問題其實也不大。
5、避免搔抓
搔抓不僅使皮膚破損,容易發生感染,而且長期反覆搔抓會使局部皮膚變得肥厚、粗糙,局部的感覺神經因反覆刺激而更加興奮、敏感,使瘙癢進一步加重。這樣就會步入越癢越抓、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當中。可以在瘙癢症狀出現的初期,使用潤膚乳液預防,或者用冷水濕敷。
6、養成定時定量喝水的習慣並注意均衡飲食,有助肌膚保持健康美麗
最後建議:如果上述招數你都用了,但瘙癢仍舊沒有緩解,不要等,趕緊找皮膚科醫生解決。

 

post
早起的好處 讓你年輕美麗又聰明!

鬧鐘響了好幾遍才睜開眼睛起床,洗漱化妝,匆忙上班,這種被時間追趕的感覺,不僅讓自己很累,還會導致大腦運轉不暢,工作效率低下。

何不試著早起呢?研究發現,早起的人更有活力,更顯年輕。能長期堅持早起的人,一般不會有熬夜的壞習慣,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諸多因熬夜引起的疾病,身體更加健康。

長期早睡早起,首先新陳代謝順暢,皮膚會變得更好,長期堅持黑眼圈也會變淡。比起那些晚睡熬夜,白天起不來的人,即使同樣每天睡7小時,看看那些晚睡晚起的人,蒼老寫在了臉上。體內生理時鐘調整得好,腸胃活動會更加活躍,有利於形成清晨排便的習慣。所以,只要能早起,就能獲得很好的美容效果。

而究竟什麼樣的清晨活動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那就是做伸展體操,讓身體運動起來獲得拉伸。在睡眠過程中,身體停止活動,處於「凍結」狀態。而早晨做一些輕緩的拉伸動作,能讓身體舒展開來促進血液循環,同時讓身體暖和起來促進代謝,從而讓一整天都充滿活力。

除了會越變越美,堅持早起也會讓你更加聰明。因為長期堅持早起的人無論是腦細胞還是神經細胞,壽命和活力都更強,這意味著,他們有更好的覺醒和應激反射能力,顯得更加靈活聰明,在做事效率和成功率上會高出很多。

早起也能緩解焦慮的心理,「白天」的時間被拉長了,感覺比別人多了2個小時,不是時間在追趕你,而是你在指揮時間。同樣,按時休息,早早起床的人患上抑鬱的風險也更小。

想要早起,不妨從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嘗試吧。為自己喜歡的事情早起一個小時,或者半小時,哪怕只有10分鐘也會讓你變得和從前不同。這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寫字,插花,跑步,畫畫,任何事,做你想做的,彷彿這個時間是額外的獎勵。

post
對付黑眼圈也要分種類?日媒告訴你如何消滅三種黑眼圈

眼周一旦有了黑眼圈,就會看起來顯老、氣色也不好。如果你的黑眼圈總是消散不去,可能是因為護理的時候沒分清黑眼圈的種類。總的來說可分為三種,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成因採取不同的對策。日本Peachy網站為我們帶來了以下方法。
(1)皮膚鬆弛導致黑眼圈
由於年齡和骨骼造成皮膚鬆弛,使得眼睛下方形成陰影,這就是黑眼圈。檢測方法:仰著頭照鏡子,如果黑色陰影變淡了,那很有可能就是黑眼圈。隨著年齡增長,眼周的肌肉衰退,脂肪下垂,眼周的肌膚失去彈性,這是黑眼圈的成因之一。

此外,對肌膚浮腫放任不管的話,會使黑眼圈惡化,所以儘量不要讓臉浮腫。護膚的時候使用增加皮膚彈性的眼部護理產品,或是鍛煉眼周肌肉都是對付黑眼圈的好方法。
(2)血液迴圈不暢導致青眼圈
眼周血流不暢致使血液淤積,會讓眼周呈現青黑色,也就是青眼圈。成因:眼睛疲勞、寒症、睡眠不足、貧血等。
血液迴圈好了就能改善這種症狀,可以嘗試加熱以及能促進血液迴圈的方法,如按摩臉部及頭皮、捂熱毛巾或蓋熱眼罩、促進全身血液迴圈的運動、洗澡。據說維生素E等有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可以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及營養品。

(3)色素沉著造成棕眼圈
由於黑色素沉著導致眼周肌膚呈現棕色,這是色斑的一種。成因包括揉眼睛等物理刺激、紫外線等。考慮到這些成因,可以加強美白。
無論是上眼妝還是卸眼妝的時候,動作都要輕柔,不要揉眼睛,做好紫外線防護,並使用有美白功效的產品。
此外,眼周若由於過敏等原因頻繁發炎,或因為眼癢而總去揉眼睛,這會使色素沉著更嚴重,必要時請諮詢皮膚科醫生。
眼周肌膚本來就很薄弱,人會眨眼睛,使得眼周運動頻繁。不光是黑眼圈,皺紋、色斑、肌膚鬆弛等問題都容易出現在此部位,因此,眼周皮膚狀態最顯年齡。
不管現在有沒有黑眼圈的煩惱,平常都要溫柔對待眼周肌膚,不要搓揉,注意防護紫外線

post

好處多多的綠茶竟然還能減肥?

  綠茶除了擁有豐富的營養和抗氧化特色,甚至還有助於減肥。你以為綠茶只盛行於西方國家嗎?那你就錯了,長期以來,綠茶可是中醫的愛用藥材,可用於治療頭痛或傷口癒合等多種疾病。

  關於綠茶,最近流傳的話題是綠茶能否幫助我們遠離肥胖,本文將研究主張綠茶能減肥的證據,以及如何倚靠綠茶幫助減肥的有效方法。

 

★綠茶和肥胖之間的關連——促進新陳代謝

  綠茶被認為能夠透過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來幫助我們減輕體重。人體內將食物和飲料轉化為可用能量的機制統稱為新陳代謝系統,綠茶正是運用這一點來幫助人們減輕體重。

      2010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發現,綠茶因為含有兒茶素和咖啡因,對減肥有積極層面的影響。綠茶中含有咖啡因,和一種叫做兒茶素的黃酮類化合物,它是一種抗氧化劑。研究表明,這兩種化合物都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兒茶素可以幫助人體分解多餘的脂肪,並且,它和咖啡因都可以增加身體所消耗的能量。這項研究調查了綠茶的臨床用途,以幫助超重或肥胖者的減輕體重。

       雖然這項研究證明了綠茶對減肥有積極作用,但效果並不顯著,研究人員認為它不太具有作為臨床用途的重要性。但是綠茶對減肥的益處仍有一定基礎理論,可被用於臨床用途之外的減肥工具。該領域的研究傾向於使用含有較高比例的兒茶素或咖啡因的劑量,而不是一杯典型的綠茶。

       需要注意的是,綠茶對減肥的益處可能不大,綠茶的影響並不像其他減肥方法(如運動)那樣快速有效,它主要的益處仍是促進人體代謝。若要有效幫助減肥,唯有定期運動和吃大量蔬菜的健康飲食才是非常有效的減肥策略,再搭配綠茶一起使用的話,便可以增加其積極效果。

 

★飲用綠茶可帶來的益處——具有抗癌效果

  白天飲用熱綠茶有助於減輕體重,而一整天飲用2至3杯熱綠茶就足以幫助體重減輕。具體數量因人而異,取決於每個人體需要攝入多少咖啡因及自然代謝。

      種植在平原、最低限度加工的綠茶保留了最豐富的營養成分。綠茶被認為是安全健康的飲品,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應該特別注意,因為過高劑量的咖啡因會給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人帶來風險。此外,綠茶的益處,還包括了改善心臟健康、降低膽固醇、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降低糖尿病風險和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

       不過,直到2009年,關於將綠茶與預防癌症聯繫起來的研究尚未找到足夠的有力證據。而2013年的研究回顧,則發現一些新證據表明綠茶的飲用可以降低膽固醇。然而,這只是基於少數短期研究,我們仍需要更多長期研究來證明綠茶是否有益於其他醫療需求。

        可以確定的是,綠茶是有益的,它已經被飲用了幾個世紀。因此,對於減肥和維持整體健康的飲食和減重方案,它會是有用的選擇。 

 

★綠茶的製作過程——保留最純淨的茶樹成分

  茶有許多不同的品種,但他們都來自於茶樹。綠茶、紅茶、白毫和烏龍茶都是由茶樹(Camellia sinensis)植物生產的。

       綠茶是通過蒸製茶樹(Camellia sinensis)植物的葉子製成的。它不適用於製作其他類型的茶相同的發酵過程——例如烏龍茶或紅茶,因此它保留了植物葉子中更多原始的抗氧化劑和營養成分。綠茶含有一系列不同的化合物,包括維他命B和其他抗氧化劑。


 

post

老年人鍛鍊肌肉 晚年生活品質更佳

  近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刊文表示:力量訓練能改善體型、增強肌肉,還能降低老年人的死亡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老年人每週應至少進行兩次力量訓練,有助於減緩肌肉衰退和鈣質流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對3萬多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了為期1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每週至少進行兩次力量訓練的老年人死亡率比其他人低46%,這些人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可能性也較低。


  力量訓練能降低糖尿病風險。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健康與運動科學副教授保羅 ‧ 羅普侖茲認為:肌肉強壯的人體內有更多胰島素受體,有助於調節血糖含量。此外,從事肌肉訓練還能提高老年人的身體平衡性,防止跌倒,有助更順利地完成日常活動,如照顧孫輩和購物。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運動機能學副教授尼爾 ‧ 約翰森強調,肌肉訓練讓老年人身體更健壯,晚年生活品質更高。
  老年人開始力量訓練前,應先諮詢醫生,最好請專業人士設計個人化健身方案。練習要循序漸進,慢慢加大負重量,同時保證姿勢的準確性,並持之以恆。彈力帶、自重訓練(如卷腹、引體向上等)和一些瑜珈體式都能幫老年人完成力量訓練的目標。每次訓練時間約30分鐘,每個動作做8~10次,完成1~3組即可。

 

post
冰箱不是保險箱,食物超期儲存危害大

冰箱家家都有,儲存的食物也多種多樣,蔬菜瓜果、剩飯剩菜、生鮮海產、肉蛋奶類等都是常客。在平日使用冰箱的時候,很多人都把冰箱當成了保險箱,一股腦的把這些食材放進去就認為一切OK,即能保證食材的新鮮,又能保存食材的營養,一切真的是這樣嗎?


小於老師在講清這件事前,先為大家科普一下常見的食材最容易感染什麼樣的細菌,以及感染之後的症狀:
1、牛奶最容易感染李氏特氏菌,會有發燒、怕冷、頭痛的症狀。
2、生豬肉容易感染耶爾森氏菌,會有急性胃腸炎、小腸結腸炎,甚至闌尾炎、敗血病等,被稱為“冰箱腸炎”。
3、蔬菜水果容易感染志賀氏菌,也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會有發熱、腹痛、水樣便的現象。
4、雞蛋、肉類一類的農產品容易感染沙門氏菌,一般會經過消化道傳播,容易有傷寒、副傷寒、食物中毒、敗血病等。
5、肉類、奶類、蛋類、魚類容易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炎類症狀。
6、海產品還會容易感染副溶血性弧菌,這種情況下發病很快,還會有發熱、腹痛等腸道問題,腹瀉也是呈水樣便,容易造成脫水。
家裏的冰箱,在某些情況下的確可以起到延長食物保質期的作用,但是,冰箱讓食物的保質期延長並不是將食物的細菌也殺滅,只是通過低溫的形式抑制了部分有害菌的繁殖。例如,我們把冷藏室設置在4℃,冷凍室設置在-18℃。但並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會在這兩種溫度下得到抑制,一直存放也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在冷藏室。

冰箱食材存放時間
冷藏室:雞蛋最多30天;巴氏奶48小時之內,開封後當天引用,優酪乳14天;普通的飯菜和糖粥最多2天;綠葉蔬菜3天左右,根莖類瓜茄類7天;排酸肉類24小時,最好在0℃儲存;醬料90天左右;
冷凍室:魚類、肉類都儘量在3個月內吃完;蝦類貝殼類2個月內吃完;其他的凍品儘量在2個月內吃完。
因此,冰箱並不是保險箱,只有科學合理的使用,才能讓它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post
有了脂肪肝,膳食營養要從這五方面調整

不少人在每年的例行體檢做B超時會被告知,你有脂肪肝,需要注意啦,要飲食清淡、少吃油膩。
通俗地說,脂肪肝就是肝臟中的脂肪太多啦。醫學上的定義是,當肝臟內脂肪(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分解與合成失去平衡,或儲存發生障礙就會在肝實質細胞內過量積聚。如果脂肪的總量超過常量的一倍,或組織學上肝實質脂肪浸潤超過30%~50%,就可以診斷為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或酒精性肝炎。妊娠、某些藥物或營養不良也可以引起脂肪肝,這幾種情況相對比較少見。
有了脂肪肝,不要著急。需要找出脂肪肝發生的病因,並盡可能地消除病因。同時,需要在膳食營養上加以調整。
從營養的需要上,脂肪肝和其他肝病有所不同。


1、總能量
需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有了脂肪肝,需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並適量減少。對於體重正常、從事輕度身體活動的人,每天的能量攝入應該控制在每公斤體重30千卡,以避免加重脂肪堆積。例如,一個體重為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攝入1800千卡的總能量。
肥胖或體重超重者,需要逐步減輕體重,每天每公斤體重的能量攝入應該控制在20~25千卡。
2、蛋白質
需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特別是優質蛋白質。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2~1.5克蛋白質,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注意優質蛋白質的攝入。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蘇氨酸和賴氨酸等都具有抗脂肪肝的作用。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72-90克蛋白質。
3、碳水化合物
適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轉變為脂肪,導致肥胖,促使肝內脂肪肝的形成。適量吃穀薯類食物,特別是粗加工的穀類食物;不吃或少吃精製糖、蜂蜜、果汁、果醬、蜜餞等甜食和甜點心;不喝含糖飲料。
4、脂肪
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植物油中含的穀固醇或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有較好的降脂作用,可以阻止或消除肝細胞的脂肪變性,有利於脂肪肝的防治。控制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過全天總能量的25%;控制膽固醇的攝入,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
5、維生素和礦物質
保證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充足攝入。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入有利於代謝廢物的排出,具有調節血脂、血糖的作用。
飲食應粗細搭配,最好能做到頓頓吃新鮮蔬菜,天天吃水果,這能保證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如果需要,可以適量使用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

一天的食譜舉例
早餐:全麥饅頭一個、韭菜炒雞蛋、脫脂牛奶一杯、菠菜拌果仁
午餐:糙米飯一小碗、芹菜炒肉絲、素炒萵筍
晚餐:雜糧粥一碗、玉米麵窩頭一個、手撕包菜、素炒豆腐


 

post
貧血吃什麼?這些補血妙招別錯過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因為貧血的症狀煩惱不已,如何補?如何防讓人不堪其擾,那我們平時吃點什麼能補血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
貧血的分類和原因有多種,一般人群中常見的貧血是由於鐵缺乏導致的缺鐵性貧血,鐵缺乏是我國主要的營養缺乏病。《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指出,我國6歲及以上居民貧血率為9.7%,6~11歲兒童貧血率為5.0%,孕婦貧血率為17.2%。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世界範圍內貧血人數將達到20億人,其中有50%的人可以歸因於鐵缺乏。
對由鐵缺乏引起的貧血,吃什麼補得最快呢?

1、增加富含鐵的食物攝入
動物性食物如豬肝、瘦肉、動物全血等,不僅含鐵豐富,而且吸收利用也好。因此,增加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是防治鐵缺乏或缺鐵性貧血最直接的方法。注意:增加動物性食物的同時會帶來能量、蛋白質、脂類過量的問題,因此,一定要適量。
2、食用鐵強化食品
鐵營養強化食品也是改善鐵營養狀況的一種有效措施,如鐵強化醬油、鐵強化麵粉等。容易發生鐵缺乏的人群,如孕婦、乳母、嬰幼兒、老人、消化道疾病患者等,可以選用鐵強化食品或服用鐵劑。
3、口服鐵補充劑
主要用於治療缺鐵嚴重並且日常膳食無法補充足夠鐵時。應採用亞鐵製劑口服補鐵,每日補充鐵4~6mg/kg,分2~3次於兩餐間服用,總療程2~3個月。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再繼續服用1~2個月以增加鐵的貯存。注意:服用鐵劑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過量,過量會導致細胞成分的明顯損傷。
4、促進鐵的吸收利用
常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其中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膳食中鐵的消化吸收。
5、減少影響鐵吸收的食物
食物中的草酸鹽和植酸鹽會影響鐵的吸收,茶葉中的鞣酸與咖啡、可哥中的多酚類物質也會影響鐵的吸收,應避免上述食物與含鐵豐富的食物同時食用。

post
亞歐美升至第三級警告 籲國民非必要勿出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表示,中國大陸以外的亞洲國家近期疫情擴大,確診病例數已逾1萬例,病例數持續增加中,多國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採取嚴格之邊境管制及檢疫措施;另美國近期疫情亦持續上升。基於國人至當地有感染風險,指揮中心宣布除已公布列第三級之中國大陸(含港澳)、韓國及中亞國家,3月19日零時起並將下列亞洲19國、東歐1國及美國3州之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

亞洲:日本、新加坡、北韓、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汶萊、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東帝汶、孟加拉、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及馬爾地夫。(共19國)

東歐:摩爾多瓦。

美國:華盛頓州、紐約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共3州)

指揮中心提醒,國人應避免至上述國家及地區進行所有非必要旅遊;另於台灣時間3月17日16時起,已登機者加強自主健康管理14天,尚未登機者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

此外,美國除上述3州外,其他州之旅遊疫情建議則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提醒民眾前往當地應採取加強防護措施,返國後需落實14天自主健康管理。

post
補它能調免疫、強骨骼……補充方法還經濟實惠

以後跟女朋友聊天不要只說多喝熱水啦,現在你還可以聊“多曬太陽”補維生素D。
人體皮膚經陽光照射(主要是其中的紫外線)可以合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維生素D是人類必需的一種脂溶性維生素。純淨的維生素D是一種白色晶體,可溶於脂肪與脂質溶劑,其理化性質穩定,一般的烹調不會引起維生素D的損失,但在脂肪酸敗時可引起破壞。

維生素D有什麼作用?
維生素D至少有五種形式,最有意義的就是膽鈣化醇(維生素D3)和麥角骨化醇(維生素D2)。維生素D3就可以由我們皮膚中存在的一種物質經過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合成,是不是很神奇呢?

維生素D參與維持細胞內、外鈣濃度及鈣磷代謝的調節;此外,它還作用於其他很多器官,參與細胞代謝和分化的調節。主要作用如下:
1、維持血液鈣和磷穩定。當血鈣水準降低時促進鈣在人體內的重吸收,當血鈣水準升高時增加鈣磷經尿排出。
2、促使骨、軟骨及牙齒的礦化。維生素D可以通過不同途徑增加機體對鈣磷的吸收利用,促使骨軟骨及牙齒的礦化,並不斷更新以維持正常生長,預防兒童佝僂病和成人骨質軟化症。
3、促進小腸對進食的鈣質的吸收。鈣結合蛋白在小腸促進鈣的吸收,其確切的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調節基因轉錄,調節免疫功能。

每人每天需要多少維生素D?
《中國居民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中推薦,18~65歲成年人每天攝入量為10微克。

缺乏這種營養素會有什麼後果?
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腸道吸收鈣、磷減少,造成骨骼和牙齒的礦物質異常。嬰兒缺乏維生素D將引起佝僂病;成人,尤其是孕婦、乳母和老人,缺乏維生素D可使已經成熟的骨骼脫鈣而發生骨質軟化症和骨質疏鬆症。
1、佝僂病:維生素D缺乏時,由於骨骼不能正常鈣化,易引起骨骼變軟和彎曲變形,如幼兒剛學會走路時,身體重量使下肢骨彎曲,形成"X"或"O"形腿。胸骨外凸("雞胸"),肋骨與肋軟骨連接處形成"肋骨串珠"。囟門閉合延遲、骨盆變窄和脊柱彎曲等。
2、骨質軟化病:成人(尤其是孕婦、乳母)和老人在缺乏維生素D和鈣、磷時容易發生骨質軟化症。主要變現為骨質軟化,容易變形,孕婦骨盆變形可導致難產。
3、骨質疏鬆症:老年人由於肝腎功能降低、胃腸吸收不佳、戶外活動減少,體內維生素D水準嘗嘗低於年輕人。骨質疏鬆及其引起的骨折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4、手足痙攣症:缺乏維生素D導致鈣吸收不足,可引起手足痙攣,主要包括肌肉痙攣、小腿抽筋、驚厥等。
哪些食物中富含維生素D?
曬太陽可以使體內的維生素D活化,只要經常接觸陽光一般不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病。在寒冷的冬季,不能出去曬太陽,就需要特別重視從膳食中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海水魚、肝、蛋黃等動物性食品及魚肝油製劑中。

post
吃粗糧防慢性病 粗糧能否代替主食?

人們常說「粗茶淡飯」有利健康,因此,粗糧被搬上了人們的餐桌,而且,粗糧的各種好處也使得它們被人追捧,如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腸道蠕動,排除毒素,預防便秘;粗糧有助於控制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還有人說粗糧有減肥之功效等等,那粗糧能代替主食嗎?

粗糧指加工程度較低的主食,如糙米、全麥等。而細糧指加工程度較高的主食,如大米、小麥等。

從營養價值來看,由於粗糧的加工程度較低,谷皮、糊粉層和穀胚被較好保存,因此粗糧中的膳食纖維、B群維生素、維生素E、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酚類等植物化學物含量比細糧高。

就食物加工而言,穀類食物加工越精細,其血糖生成指數越高。小麥麵條、全麥麵條的血糖生成指數分別為82、37,精白米飯、發芽糙米的血糖生成指數分別為83、54。加工程度高的小麥麵條、精白米飯均為高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加工程度低的全麥麵條、發芽糙米均為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因此吃細糧後,血糖升高速度較快,建議糖尿病病人用部分粗糧代替細糧,從而防止血糖快速升高。
從慢性病預防控制看,增加粗糧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經常吃適量的粗糧還可以降低患超重肥胖、血脂異常的危險。

因此,建議將細糧和粗糧搭配著吃,傳統的二米飯(大米、小米一同放入鍋中蒸)、八寶粥等都是較好的選擇。這樣一來,增加了食物的品種,實現了粗細搭配,提高了食物的營養價值,促進疾病預防和控制。

post
為何吃新鮮蔬果能抗腫瘤、強免疫……?因為有“它”!

在科普文章中,經常提到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有益於身體健康。那麼,類胡蘿蔔素到底是什麼呢?它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呢?類胡蘿蔔素是廣泛存在於微生物、植物、動物及人體內的一類黃色、橙色或紅色的脂溶性色素,在植物中主要存在於新鮮水果和蔬菜裏,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作用。
類胡蘿蔔素結構和類別

類胡蘿蔔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胡蘿蔔素類,一類是葉黃素類。主要的類胡蘿蔔素包含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γ-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β-隱黃素、番茄紅素等。在胡蘿蔔素的三種異構體中,以β-胡蘿蔔素含量最高,γ-胡蘿蔔素最少。α、β、γ-胡蘿蔔素及β-隱黃素可分解形成維生素A,而葉黃素、玉米黃素和番茄紅素則不具有維生素A原的活性,故無法分解成維生素A。

類胡蘿蔔素的食物來源
類胡蘿蔔素僅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可自行合成,動物自身不能生物合成類胡蘿蔔素,故人體主要從植物性食物中獲取。類胡蘿蔔素在植物中主要存在於新鮮水果和蔬菜裏,其中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主要來自于黃橙色蔬菜和水果;β-隱黃素主要來自於橙色水果;葉黃素主要來自於深綠色蔬菜;番茄紅素則主要來自於番茄。人體每天攝入的類胡蘿蔔素大約為6毫克。
類胡蘿蔔素的功效
類胡蘿蔔素具有多種生物學功效。經常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有益於身體健康。
1、抗氧化作用:類胡蘿蔔素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夠預防衰老、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和白內障等。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和葉黃素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的患病風險,並且能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2、抗腫瘤作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深綠色蔬菜水果能夠降低癌症發病率。起主要作用的番茄紅素,具有明顯的抗癌作用,能有效的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
3、增強免疫功能:類胡蘿蔔素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番茄紅素和β-胡蘿蔔素能夠減少免疫細胞的氧化損傷,還能促進某些白細胞介素的產生而發揮免疫調節功能。
4、保護視覺功能:葉黃素是保護視覺的主要功能因素,增加葉黃素的攝入量具有明顯的預防和改善老年性眼部退行性病變的作用,如視網膜色素變性、黃斑病變和白內障等。由於葉黃素的吸收峰與藍光吸收光譜相對應,能吸收大量近于紫外線的藍光,從而保護視網膜免於光損害。
5、維護上皮組織細胞的健康:β-胡蘿蔔素作為維生素A的前體,在人體中能轉化為維生素A,而維生素A對於上皮的正常形成、發育與維持十分重要。當維生素A不足或缺乏時,上皮組織增生變厚,細胞分裂加快,表面層發生細胞變扁、不規則、乾燥等變化。表現為鼻、咽、喉和其他呼吸道、胃腸和泌尿生殖系內膜角質化,削弱了防止細菌侵襲的天然屏障,從而易於感染。

post
蔬菜中的“白富美”,不僅強免疫,還防高血壓

常言道,不時不食。意思就是不是應季的食物不要吃。在這個天干物燥並且蓮藕成熟的季節,吃蓮藕就成為了我們滋補潤燥的不二之選。

掘地三尺見真身
藕,又名蓮藕,蓮菜,是蓮生長在淤泥中的莖,生於淤泥而又不染於淤泥,肥美白嫩。
蓮藕原產於印度,後引入我國,在江蘇、浙江、湖北、山東、河南、河北、廣東等地均有種植。蓮藕中間有孔徑,按照孔的數目,蓮藕可以分為七孔蓮藕和九孔蓮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煲湯煮粥;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多汁,榨汁、涼拌或者清炒最為合適。

華而樸實營養高
蓮藕不僅稱得上蔬菜中的“白富美”,而且含的營養多多:
每100克蓮藕中就含有11.5克碳水化合物,正適宜此時節補足能量。
妾心藕中絲,雖斷猶連牽”,藕絲都被古人用來寫照。蓮藕絲的主要成分是膳食纖維,每100克中的不可溶性纖維就可達2.2克,與許多葉菜類蔬菜,如西芹(2.2克)相媲美,因此食用一定量的蓮藕可以促進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蓮藕所含的水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C含量是最豐富的,每100克中就含有19毫克,可以幫助機體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藕中所含有的礦物質也比較多,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鉀,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有293毫克的鉀,高於香蕉、芹菜,有助於防治高血壓。
葷素總相宜
藕的吃法多多,可以涼拌、熟吃,可以單吃,也可以和其他蔬菜、肉類搭配著吃。
涼拌藕片:將藕切薄片,開水焯一下,加入鹽、醋、辣椒油等涼拌,清脆可口。
蓮藕粥:蓮藕可以和穀物搭配,作為煮粥的食材,如蓮藕百合綠豆粥。
蓮藕甜點:我們經常吃的桂花糯米藕,甜軟香糯,回味無窮。
荷塘小炒:將藕片、胡蘿蔔、黑木耳、荷蘭豆一起素炒,美其名曰荷塘小炒,色香味俱全。
蓮藕燉排骨:蓮藕的清香可以中和排骨的油膩之氣,無疑是天作之合。
炸藕盒:將蓮藕橫向切開成一片一片的,兩片之間放上提前調製好的肉餡,放入油鍋煎炸成兩面金黃即可。
和肉一起烹炒:如蓮藕炒肉,切片切絲均可,植物和動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

美容保養

post
post

健康養生

post
post

運動瘦身

pos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