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第73代孫女孟慶而擁有32D上圍、23吋蛇腰好身材,近來推出新歌〈撩〉,她與交往3年多的音樂人未婚夫Eddie同台獻唱新歌,她幸福說:「每首歌都是我們愛的結晶。」

孟慶而透露男友個性木訥,但很照顧她,過去她罹患憂鬱症,曾情緒失控撞牆,加上母親在2年前不幸罹口腔癌病逝,她陷入低潮,未婚夫不離不棄。她說母親罹癌期間常發脾氣,不讓她照顧。未婚夫當時貼心陪在身旁,驚見她撞牆,會用手來擋保護她,她說:「他是吉他手,手也不小心受傷,一度不能彈吉他。」

其實像撞牆這類非自殺性自我傷害,通常簡稱為自殘,是一種故意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自殘當下可能會帶來短暫的平靜感和刺激,但通常會伴隨羞恥感,並使痛苦的情緒重新產生,甚至衍生成致命的行為。根據統計,這種令人不安的現象,在美國和西歐等發達國家特別常見。有自殘行為的人裡,女性佔了60%,其中約有50%在14歲左右就開始自殘,並持續到20多歲。

當我們的親友產生自殘行為時,我們應該怎麼幫助身邊的人呢?

如果有會自殘的朋友或親人,你可能會感到震驚和害怕,但請認真對待所有關於自殘的話題,並鼓勵他們就醫,因為自殘會造成的傷害太大了,會自殘的人絕對無法獨自應對,儘管你可能會覺得這麼做像是在出賣他們的秘密。如果自己或身邊有人因自殘而嚴重受傷、傷勢可能危及生命,或認為自殘者可能受傷或自殺,請立即撥打119或當地的緊急電話。

面對親友有自殘的現象,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幫助他們:

了解自殘的資訊

自殘者並不是想要自殺,他們也不是嗜血或偏愛身體痛苦的變態,自殘只是他們處理情緒的無助的方式。

不要評判和指責

要求自殘者「你可以健康一點嗎」 是根本無益的反應,反而會把他們推得更遠。不過為了避免負面評判,告訴對方「這種行為還蠻酷的」也是大錯特錯。正確的做法是保持開放和理解,這樣更有助於自殘者面對自己的自殘並尋求改變。

讓他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你都很在乎他

有24%自殘者在進入一段戀愛關係或者好的友誼中後停止了自殘。因此,感到被愛、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對自殘者擺脫自殘的行為模式至關重要。

支持治療過程

鼓勵對方向專業的治療者談論自己的自殘,支持他度過治療的每一個階段。

和他分享你用過的應對策略

也許你有一些抵擋情緒痛苦的有用的策略,無論是還是吃一頓好吃的還是去健身房跑步,把它們分享給自殘者,但是不要覺得自己的應對策略是萬能的。

保持自己的穩定

所愛的人自殘是一件很難泰然處之的事情,很多時候會在過度要求和想要放棄的兩極之間跳躍。不要把自殘者能否康復的重擔放在自己身上,記住自己只能扮演支持者(supporter)的角色,並不能決定結果。

沒有自殘過的人,看到別人的自殘行為,都會有一些「不能理解」「很可怕」「很奇怪」之類的想法,甚至有些人會覺得他們「心理扭曲」「博同情」等,但是事實上,抑鬱症患者的自殘行為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應該以包容的態度對待他們,協助他們就醫和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