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表明,呼吸練習可以為人體的大腦創造奇蹟。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瑜珈和正念對大腦有益,瑜珈可以使你更加適應壓力,有些研究甚至找到了證據解釋:練習瑜珈或正念可以減少遺傳導致的壓力變化;除了上述好處之外,冥想也可以成為解決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的方法。
在這項由研究博士Michael Melnychuk領導的新研究中,揭示了以呼吸為中心的冥想練習所產生的神經生理反應。該論文發表在心理生理學雜誌上,Melnychuk和他的同事們展示了呼吸如何影響「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 Melnychuk解釋了去甲腎上腺素的功能,他說:「去甲腎上腺素是大腦中的通用動作系統,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時,腦內容易產生過多的去甲腎上腺素,導致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他接著說:「但是當我們的去甲腎上腺素生產得太少,我們也會感到遲鈍,無法集中精神。因此唯有讓去甲腎上腺素達到最佳水平,我們才能保持清晰的思維和記憶。」
為了研究呼吸對注意力的影響和去甲腎上腺素的變化,研究人員使用神經影像技術測量受測者的瞳孔擴張程度,同時受測者需要進行高度關注的認知任務,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要監測和計算參與者的呼吸、反應時間和藍斑腦區的活動。Melnychuk和他的團隊發現,這些參與者的呼吸頻率有更好的模式可提高注意力。此外,隨著參與者呼吸,大腦藍斑中的活動增加,並且隨著呼吸的增加而減少。Melnychuk解釋說:「這意味著我們的注意力會受到呼吸的影響,並且隨著呼吸的循環而上升和下降。通過訓練注意力和調節呼吸,可以優化人體的注意力水平;同樣,通過關注注意力水平,人體的呼吸也會變得更加同步。」
這項調查結果解釋了冥想的好處,研究人員解釋:他們的研究結果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練習「以呼吸為中心的冥想」者會更加專注且看起來更健康。最高調查員Ian Robertson,全球腦健康研究所的聯合主任說:「瑜珈和佛教徒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呼吸是一種特別適合冥想的方式。」、「人們相信,通過觀察呼吸,並以精確的方式調節它──一種被稱為呼吸法的方法──喚醒注意力和情感的變化,對禪修者有絕對的益處。」、「我們的研究發現,有證據支持這樣的觀點,即『以呼吸為中心的實踐』與『心靈的穩定』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他說道。呼吸法對治療注意力障礙的患者有用,也適用於希望保持敏捷思維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認知功能通常會降低水平,但對於長期冥想者則恰好相反,Robertson補充道。「保持年輕的大腦降低了癡呆症的風險,正念冥想技術則加強了大腦的網絡系統。」、「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法──透過我們的呼吸來控制大腦中的一種天然物質:去甲腎上腺素,其劑量可以幫助大腦活化細胞,提升認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