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韋斯格伯(Lawrence Weisgerber)至今仍記得1988年那個印象深刻的夏季夜晚,當時他29歲,卻被醫生告知最多只剩幾個月的壽命。他的肺部衰竭,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進行雙肺移植手術──一項從未對患有囊性纖維化的人進行的手術。他已經在等待名單上花等了10個痛苦的月份,希望渺茫。

  近年來,加拿大所需的肺部移植數量急劇增加,存活率飆升,等待時間縮短,這來自一個個加拿大成功的故事,多倫多總醫院胸外科研究主任Shafique Keshavjee說:「這是經驗和研究累積出的精彩結果,它是一個新的領域,我們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患者。」

  1983年11月在多倫多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肺移植手術,患者是58歲的湯姆霍爾,六年之後,1988年,Weisgerber先生決定進行手術時,在此之前有23次移植手術,但只有不到40%的患者多活三年。根據加拿大衛生信息研究所公佈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年中,有141名加拿大人接受了新的肺部治療,僅不到十分之一的捐贈器官可以使用,這佔器官移植總數的7%。接受肺部移植者的三年存活率現已超過70%,且現在可以使用近十分之四的器官。

  Keshavjee博士說,由於肺部的脆弱性以及與心臟的複雜聯繫,肺是最難移植的器官(除了大腦)。「我們已經學會如何更好移植肺部,修復它們並保護它們。我們改進了手術技術,令更多的患者從移植中受益。唯一的困擾因素是,在一個曾經是肺移植先驅的國家,卻沒有足夠的肺部供所有人使用。」

  2002年底,有150名加拿大人等待肺移植;去年,有26名患者在等候名單上死亡。Keshavjee博士說:「器官捐贈並沒有跟上器官的需求,因此缺乏肺部仍然是末期肺病患者面臨的最緊迫問題。」

  Peter Cantisano,一位退休的工程師,在等待名單上的六個月後,在加拿大接受了兩次新的肺部。「最困難的部分是等待,因為你不知道你是否會在等待期間倖存或死亡。」他說。他因肺氣腫而患上嚴重的疾病,Cantisano先生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簽署器官捐贈卡,但他現在已成為一個器官捐贈的支持者。

  「在大多數省份,捐贈卡都包含在健康卡或駕駛執照中,簽名在我的生活取決於它之前有多重要。現在,我的態度是,如果在我死後有人需要使用我身體的任何部分,我會很樂意簽署它。」Cantisano先生說。

  這位64歲的老人是一個例子,他說明了肺移植手術和恢復方式是如何進步的。手術後幾週,他就可以健康地出門了,他甚至在攝影師面前在跑步機上輕快地走路、擺姿勢。目前,他每天服用40多粒藥丸,這是一種強效的抗排斥藥和抗生素混合物,因為移植後的肺部非常容易受到感染。藥物的數量會下降,但需要終身使用,抗排斥藥物是有毒的,特別是對腎臟有毒,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到,大多數接受長期移植器官的倖存者,在緊要關頭需要進行腎臟移植。

  Weisgerber三年前得到了新的腎臟,這件事讓他重新認識了器官捐獻卡的重要性。「我每天都會想到捐贈者。」他說:「他們給了我肺部和腎臟,但他們也給了我一顆心和靈魂。我的目標是好好活下去,而我知道如果沒有他們,我就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