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自2020年1月公布後,全球開始競爭研發疫苗,3個月後就有百餘個研發項目逼近臨床階段,到目前為止,有6支候選疫苗率先進入臨床人體試驗。
一款疫苗從研發到推廣通常需耗時數年甚至十幾年,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堪稱驚人。目前進入臨床試驗的6款候選疫苗,有中國3款、美國2款、英國1款。

中國3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AD5-nCoV ——重組新冠病毒(腺病毒載體)疫苗,3月19日開始I期臨床,目前在進行的II期臨床試驗,有500人參與。

LV-SMENP-DC和具病原特異性的aAPC——深圳免疫基因治療研究院的兩支候選疫苗,前者是慢病毒載體修飾樹突狀細胞疫苗,後者是慢病毒載體修飾的具病原特異性的人工抗原提呈細胞。

美國 2支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mRNA-1273——美國首個候選新冠疫苗,基於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與傳統的疫苗研發路徑不同,繞過新冠病毒,直接在信使核糖核酸上做文章。疫苗的目的是訓練人體免疫系統學會識別病毒,遇到病毒入侵時予以反擊,以此達到免疫目的。

INO-4800——基於DNA(脫氧核糖核酸)藥物平台開發的新冠疫苗,是生物製藥公司Inovio在聖地亞哥的實驗室研發的。據《洛杉磯時報》報導,該公司聲稱在獲得病毒基因序列後3個小時就設計出了疫苗。
英國1支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V acuna ChAdOx1——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聯合研發,4月23日啟動臨床試驗,在前6名選手中最晚加入。

不過,這是歐洲首例也是迄今唯一進入臨床試驗的選手。
CEPI表示,目前還沒有一支候選疫苗能保證接種效果。這是因為疫苗的有效程度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不同人種、年齡和生存環境和個體對疫苗可能有不同反應,而這些數據的積累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疫苗研發競賽正在加速,參與的主力也更多元,從實驗室到診室再到社會,最先出發的未必能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