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塞表示,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30年,將有超過50億人無法獲得基本衛生服務,包括就醫、獲得基本藥物等。這樣的差距不僅會損害個人、家庭和社區的健康,也使全球安全和經濟發展面臨風險。

 

譚德塞表示,新冠大流行終將消退,但世界不可能像往常一樣恢復正常。在努力應對這一大流行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更加努力地為下一場大流行做準備。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紅十字會今天向各國發布了關於在新冠疫情下如何維持基於社區的醫療服務的指南。譚德塞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病例和死亡人數所顯示出的一切。大流行已在世界範圍內嚴重破壞了基本衛生服務,包括基於社區的衛生保健。

 

譚德塞表示,目前,各國已報告了超過350萬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以及25萬死亡病例。自四月以來,平均每天約報告8萬新增病例,重要的不是數字——每個病例都涉及一位母親、父親、兒子、女兒、兄弟姐妹或朋友。

 

他說,儘管西歐地區報告的病例數量正在下降,但東歐、非洲、東南亞和地中海東部以及美洲地區每天報告的病例正在增加。但是,在各個地區和國家,我們也看到了不同的趨勢。每個國家和地區都需要量身定制的方案。

 

他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考慮如何放鬆所謂的封鎖限制,世衛組織建議各國考慮的六項標準:

 

首先,具備強有力的監督,病例在減少,傳播受到控制;

第二,衛生系統具備識別、隔離、檢測和治療每個病例並追踪每個接觸者的能力;

第三,在醫療機構和療養院等特殊環境中將暴發風險降至最低;

第四,在工作場所、學校和其他對人們至關重要的地方採取預防措施;

第五,能夠管理病例輸入的風險;

第六,社區應被予以充分的教育、參與和授權,以適應「新規範」。

 

譚德塞指出,如果各國不能非常謹慎地、分階段地管理解封的過渡時期,再次封城的風險仍非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