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彷彿變身人魚在海中悠遊,還能夠拍出美照,讓人趨之若鶩。但醫師提醒,潛水要謹記一定要接受訓練等「五個一定」,避免可能的致命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表示,潛水一定要合格的潛水老師帶領,潛水前一定要接受訓練,讓身體習慣下潛3公尺、10公尺、30公尺的速度,以免被海中美景吸引,不知不覺走到太深的地方而造成傷害。

 

 

安全潛水的「5個一定」

 

1.「一定」要接受訓練

 

2.「一定」要合格潛水老師帶領

 

3.「一定」要慎選合格潛水場所

 

4.深潛時「一定」要避免快速上升

 

5.潛水兩天內「一定」要避免到海拔600公尺以上的地方

 

台灣高壓暨海地醫學會常務理事夏德椿說,自由潛水不用任何裝備,只需要一副護目鏡就直接潛水,「看似簡單,但千萬不要因此覺得不用學習就能隨意下潛。」

 

夏德椿表示,即使自由潛水下潛深度較淺,但仍可能因為不諳水性或不熟悉潛水姿勢而出現溺水意外,建議想自由潛水的民眾,應在專業潛水教練帶領下,在合格的海域潛水,潛水過程千萬別為了拍照或其他理由落單,才能安心享受海底世界。

 

潛水最怕「急性潛水夫病」,夏德椿解釋,潛水夫病就是減壓病,海平面每下降10公尺就增加一大氣壓,一旦深潛入30公尺海底,身體將承受四大氣壓,若上升回水面的過程稍有差池,體內空氣因身體壓力驟減,會變成四倍大氣泡,氣栓塞住組織,造成器官功能失調。

 

高偉峰提醒,即使潛水後沒有出現不適,24小時到48小時內也應避免到海拔600公尺以上的地方,否則會使潛水夫病加劇。

 

高偉峰表示,潛水夫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關節痛」,但部分民眾對於潛水夫病並無明確概念,常誤以為是疲憊所致,忽略症狀延誤就醫,氣栓壓迫腦血管恐致中風、氣泡壓住脊椎恐下肢癱瘓,雖可透過高壓氧治療,一旦延遲就醫效果就會變差,嚴重者還可能呼吸困難、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