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死亡人數上升,感染病例增多,股市指數下跌,緊急狀態下都市的喧嘩和熙攘被空曠寂寥取代。病毒改變了千百人的生命軌跡,人類歷史的軌跡因此而改變。這一點已經有過不止一個先例。

 

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和西歐崛起

  公元1350年左右,一場據信源自蒙古的鼠疫席捲歐洲,奪走了數千萬人的生命,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那場瘟疫也被叫做黑死病。

   因為大量青壯年死於鼠疫,農村勞動力銳減,封建領主莊園佃農和農奴奇缺,動搖了封建佃農制的根基。勞動力供不應求,人工昂貴,直接推動了工具改良和技術創新。

 

美洲天花和全球降溫

  15世紀末美洲成為歐洲的殖民地,這段歷史無比血腥,除了死於槍炮屠刀,還有大量美洲原住民死於歐洲殖民者帶去的各種致命疫疾,主要是天花,還有麻疹,流感,鼠疫,瘧疾,白喉,斑疹傷寒和霍亂。

  死的人之多,連氣候都受到影響。

  英國大學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歐洲在美洲的殖民擴張的百年期間,美洲人口從6千萬(當時世界人口的10%)減少到500萬-600萬。人口銳減,意味著農耕減少,大量農田回歸荒地或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態。

  森林草場面積如此劇增,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減少,世界上很多地區氣溫下降,推動地球進入了一個「小冰川紀」。

 

黃熱病和海地法國殖民統治

  海地爆發黃熱病,間接地把法國殖民勢力趕出北美,美利堅合眾國隨即迅速壯大。

  這時,黃熱病開始在島上法國人之間流行。法軍官兵、殖民當局官員、醫生和水手共5萬人死於這種傳染病。最後逃回法國的倖存者只有3千人。

  黃熱病源自非洲,歐洲人對它沒有天然免疫力。

  在海地被瘟疫擊敗後,拿破侖不但放棄了海地,還放棄了在北美大陸的殖民野心。

 

非洲牛瘟和歐洲殖民擴張

  19世紀非洲爆發了一場牛瘟疫情,結果加速了歐洲在非洲擴大殖民統治的進程。牛瘟病毒在1888 - 1897年間殺死了非洲90%的牛,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包括非洲之角、西非和西南非洲。

  牛瘟直接導致饑荒、社會秩序崩潰、民眾流離失所。以農耕為主的地區也未能倖免牛瘟,因為許多地方依賴耕牛犁地。這時,歐洲國家乘虛而入,在非洲大片地區建立殖民統治。

 

瘟疫和中國明朝的終結

  中國明朝盛世長達三個世紀,堪稱國力強盛,政治文化影響力輻射東亞大片地區。然而,一場大瘟疫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

  1641年,中國北方出現瘟疫,部分地區人口減少了20%到40%。明朝末年京都有近60%左右的人死於鼠疫。禍不單行,瘟疫襲來時,正值華北地區鬧旱災和蝗蟲災,農田顆粒無收。屍橫遍野。

  明末的瘟疫很可能包括鼠疫和瘧疾,病毒有可能是北方清軍入侵時帶進關內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入關的清軍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