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進行了不到2個月的人體試驗後,宣布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支新冠疫苗,讓世界震驚。大多數國家的科學家指責說,這是「愚蠢」和「危險」的做法,可是,也有一些國家表示對俄羅斯疫苗有興趣。

 

 

那麼,在全球疫苗競賽中,要如何權衡緊急使用藥物的利弊?這種「抄近路」的疫苗有哪些風險?又會給全球疫苗開發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目前被世衛組織看好,正式登記在冊的全球開發中疫苗有165種,其中有29個新冠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7種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而俄羅斯的疫苗被沒有列入其中,那麼,俄羅斯疫苗何以橫空出世?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生物製劑廠執行長劉士任博士說,俄羅斯的疫苗和英國、中國研發中的疫苗相似,並非獨特。

 

專家指出,這種疫苗通常更難測試,更難確保機體對感染的特異反應,因此臨床研究階段耗時更長。

 

美國一些專家指出,俄羅斯疫苗跳過了三期試驗,就獲得政府批准,並將在10月份進行大規模接種,這是在邁出愚蠢和危險的一步。前沃爾特.里德陸軍研究所病毒專家林曉旭說,俄羅斯這個叫作「斯普特尼克一號」的疫苗只對30多人進行了臨床試驗,而且試驗的數據都沒有公佈,完全是黑箱作業,是出於政治和商業利益的決定。

 

他說:「最大的問題當然就是它的一期二期臨床結果完全沒有對外公佈,那不就是政府說了算嗎?沒有經過整個科學界的客觀評估,怎麼知道這個疫苗到底在一期二期中的安全性,還有免疫性如何呢?這就是一個黑箱操作,總統說行就行。

 

沒有三期試驗的話,你根本不知道在不同年齡段的大規模人群中抗體能有多長的持續性,能有多大的保護性,更大程度的安全性如何,會不會有長期的副作用等等,這些數據都沒有出來,怎麼會一下子就批准它呢?

 

所以這裡面要不是有非常重要的政治考量,或者就是有什麼其他的商業利益背後驅動,作出的一個比較愚蠢的決定。」

 

劉士任指出,緊急使用疫苗要有計劃的,在可控制的人群中試打,要有醫療支持和保護,追蹤接種後的反應和副作用。他說,理想的疫苗的副作用要低於千分之一,而俄羅斯的臨床試驗人數遠遠不能確保疫苗的安全性。